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专题党课: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专题党课: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就业创业工作提出 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就业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我 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如何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 中,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就业创业相关要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 制,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政策支持体系,激发 就业创业活力,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 (一)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全会强调,要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优先目标,积极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 的就业带动力。这意味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就业因素,优 先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 布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例如,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要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新 业态,拓展就业新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中,要优先吸纳本地劳动 力,促进就近就业。 (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就 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全会提出,要适应这一变化,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 制,加强就业岗位调查,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需求目录,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 瞻性。同时,要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技 能中国行动,启动技能强企行动,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使劳动者 的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 (三)完善重点群体政策支持体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 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全会指出,要始终把高校毕业生 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强化岗位开发,畅 通基层成长成才路径,优化衔接校内校外服务,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对于 农民工,要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完善外出务工服务 体系,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此外,还要畅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 人员求助渠道,完善援助机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能够带动更多人就业。 全会提出,要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使就业 服务更加可及、更加均等、更加专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创业培 训、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优化政策支持、场地提供、资源对接一揽子举 措,提升创业质量。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营造良好 的创业氛围。 (五)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公平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公 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全会强调,要不断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协 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 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为劳动 者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在就业创业中 实现自身价值。 二、就业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业是人们获得收入、 维持生计的主要途径。有了稳定的就业,人们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满足基 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业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关 系到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例如,一个家庭中如果有成员失业,不仅会导致家庭收入 减少,还可能引发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就业也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 方式。通过工作,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获得成就感 和满足感。 (二)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就业能够减少社 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当大多数人都能找到工作,安居乐业时,社 会秩序就会更加稳定。相反,如果失业率过高,大量人员失业,就容易引发社会动 荡。失业人员可能会因为生活困难而产生不满情绪,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对社会安 全构成威胁。此外,就业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就业,人们能够在社会中获得 平等的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业能够 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业者通过发现市场需求,开发新产 品、新服务,开拓新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例如,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兴 起,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如软件开发、网络营 销、电子商务等。同时,创业还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一个创业项目往往能够 带动一批人就业,从直接的员工招聘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都能够创造更多 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每1个创业者平均可以带动3-5人就业。 (四)就业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就业创业与经济增长 相互促进。一方面,就业创业能够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从而拉动内 需,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当经济 繁荣时,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招聘更多的员工,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 市场机会。此外,就业创业还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推 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三、当下就业创业形势与面临的困难 (一)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 源丰富,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据统计,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500万 人,而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难以满足全部劳动力的就业需求。特别是在经 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更加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存在。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近 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97万人,再创历史 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对就业岗位的质量、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要求 较为苛刻,而市场上能够满足其期望的岗位相对有限,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 难。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一些毕业生过于追求大城市、大企业、 高收入岗位,忽视了中小城市、基层单位和民营企业的就业机会,也加剧了就业难 的问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度较大。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大龄失业人员、残疾 人、零就业家庭人员等。这些人员由于自身技能水平较低、就业竞争力不足、身体 条件限制等原因,就业难度较大。即使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时期,他们也往往面临就 业困难的问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需要政府 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二)创业环境有待优化。创业融资困难。资金是创业的重要保障,但对于创 业者来说,融资难度较大。一方面,创业者大多是初次创业,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 录,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资本市场对创业项目的 要求较高,很多创业项目难以达到其投资标准,导致融资渠道狭窄。此外,创业融 资成本较高,贷款利息、担保费用等增加了创业者的负担,也制约了创业项目的发 展。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为了鼓励创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创业补 贴、税收减免、场地支持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 的情况。政策宣传不够广泛,很多创业者对政策不了解,不知道如何申请享受;政 策申请流程繁琐,审批时间长,增加了创业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部分政策条件苛 刻,门槛较高,很多创业者不符合申请条件,导致政策受益面较窄。创业服务体 系不完善。创业服务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 善。创业培训质量不高,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创业孵化 基地数量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无法为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创业咨询、 法律援助、市场推广等服务缺乏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服务水平较低。这些问题都 影响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率。 (三)就业创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能人才短缺与普通劳动力过剩并存。随着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培 养体系还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一些新 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