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心得体会:从《梁家河》感悟工作的力量与担当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心得体会:从《梁家河》感悟工作的力量与担 当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 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引 领我翻开《梁家河》,走进那个充满故事与力量的陕北小山村。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岁月的温度,让我在阅 读中不断思考、感悟,也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全新认识与深 刻启发。 一、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北疆根基 在《梁家河》中提到,面对乡亲们吃水难、照明难等问题, 习近平带领大家打井、建沼气池、打坝造田,一项项实干举措落 地生根,改善群众生产条件。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蕴含着他对 人民的深切关怀与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这与当下衔接推进 乡村振兴工作高度契合。 民族事务无小事,各民族同胞在生活、发展中有诸多诉求, 恰似当年梁家河百姓对基本生活改善的渴望。作为民族事务工作 者的一员,我要向总书记学习,将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积极宣传政策、 实施项目。例如,在实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和基础设施 建设过程中,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做的实事一样,深入基 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切实把资金和资源用 在刀刃上,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为发展优势特色产 业做好基础。 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不能局限于短期帮扶,要依据地区资源 禀赋,谋划长远产业布局,扶持特色农牧、文旅融合等可持续产 业,培养本土人才,打造民族品牌,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行稳致 远。完善基础设施。水、电、路是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 振兴的重要环节,资金需求量较大,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要 协调各方,积极筹措相关资金,解决基础设施“缺位”“瓶颈” 问题,助力经济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发展硕果,筑牢民族 团结根基。发展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灿烂、资源独特,如何 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生态资源变为致富资本,是我们的 重任。我们要将各民族优秀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借鉴 梁家河因地制宜谋发展思路,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民族群众的特殊需求,从 深挖民俗风情、传承传统技艺、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入手,进一步 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对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