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科技局副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科技局副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XX 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 关键时期,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此次两会,是在我国发展面临复 杂严峻外部环境和内部困难增多形势下的重要会议,对凝聚全国 人民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认真学习两会 精神,特别是《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 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也更加明确了我们科 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结合我市科技工作实际,下面 我谈几点体会。 一、深学两会精神,把握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今年的全国两会,将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科 技创新的战略部署更加明确、更加具体。《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 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为我 们做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 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 差距。我们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围绕人工 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 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我市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 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 等在我市布局。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各类研发平台,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 创业载体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 创新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围绕我市主 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 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产业 创新合力。 二、立足本地实际,分析科技创新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得到 了显著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创新投入不足。虽然我市科技投入逐年增长,但与经 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24 年, 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XX%,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XX 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部分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意愿不强。 (二)创新人才短缺。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目 前,我市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 合理,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 域,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 升。 (三)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 重要环节。我市虽然在科技成果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科 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转化率较低。部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 节,缺乏有效的转化渠道和服务机制,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产 业化应用。 (四)创新主体实力不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市科 技型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部分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投入不 足,创新能力有限,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以两会为契机,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面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以全国两 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聚焦重点领 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我市科 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作用。加 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 入增幅。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绩 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 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 对研发投入增长较快、创新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 设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提前储备研发资金。拓宽科技投入渠道。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质 押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设 立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二)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建立科技 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 培育力度。完善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 术服务、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 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承担国 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加强企业知识产 权保护,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培育 科技领军企业。制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选择一批创新能力 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的支 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科技领军企 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 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 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发布、技 术交易、成果评价、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 化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推动产学 研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 企业开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