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学习 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
局之年、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
会议,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两会期间,习近
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
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各
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
202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财
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面,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
央决策部署上来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贯
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政府工
作报告、预算报告等重要文件,批准了 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选举和决定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
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全
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极
大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客观分析了当前
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明确提出了 202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
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彰显
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报告指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持续
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
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预算报告对 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预算草案作了详
细说明,明确了 2025 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
措施。报告提出,2025 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
效,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要优化财政支出结
构,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
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
预算制度,加强财政法治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我们要认真
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深刻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准确把握财政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
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
的作风,努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
供有力保障。
二、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5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
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疫情冲击、推
动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
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持续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
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
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一)做大收入总量,增强保障能力。收入是财政工作的基
础,只有做大收入总量,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
障。要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强化收
入征管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积极培育财源,支持实
体经济发展,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要加强非
税收入管理,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
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要加强财政资源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