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廉政教育:大力纠治微腐败 凝心聚力勇向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廉政教育:大力纠治微腐败 凝心聚力勇向前 今天就纠治“微腐败”问题作一交流,主要跟大家讲三个方 面的内容,一是当前纠治“微腐败”的基本态势,二是“微腐败” 禁而不绝的根子原因,三是打赢纠治“微腐败”攻坚战的对策。 一、讲一讲当前纠治“微腐败”的基本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重典治乱、壮士断腕、猛药去疴 的胆魄和气度,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反腐大幕。党中央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力度之大、查处人数之多、 官员职务之高,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可以说,反腐倡廉是我 们党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最大成绩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风气 也一直高度关注,多次对基层风气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把 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要抓住群众身边的 ‘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不放,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人 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当前,从上级通报的问题和本级检查 的情况看,不正之风还没有根除,“小表示”“小便宜”和“礼” 尚往来、见“微”不怪等现象依然存在,“微腐败”禁而未绝。 (一)“微腐败”易发多发 当前“微腐败”呈现易发多发态势,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微,乱用权力的行为小,一点点、一滴滴,打个“擦边球”, 玩个遮眼法,捞点小好处,例如有的党员干部雁过拔毛,利用节 日等时机,拿点部属带的土特产,收点购物卡、小红包,看起来 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二是近,多半行为都发生在群众身边, 看得见摸得着,例如有的老同志摆老资格、搞特殊,日常工作 使唤新同志干,遇到工作也能躲就躲,搞“非权力影响”;三是 多,数量多、次数多、形式多,比如有的同志没事就请吃吃请, 以老乡拉帮、以原单位结派,搞小团体、画小圈子,信奉圈子文 化,遇事不找组织找老乡。 从近年来上级通报的“微腐败”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微 腐败”危害不微。“微腐败”的“微”字说明这种腐败现象是不 显山不露水的腐败,而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给人的痛感并不强 烈,但留下的后遗症却影响深远。“微腐败”也是腐败,与“巨 腐败”相比,只有量的差距,没有质的区别,有腐必败,“微腐 败”必然具有破坏性。 (二)“微腐败”危在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 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 群众对党的信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微腐败”的严重 危害。人们常说:“大老虎太远,而苍蝇直接扑面”,“微腐败” 离人民群众最近,侵犯群众的利益最直接,影响最大,危害范围 最广,对单位腐蚀危害极大。 首先对党和政府而言,“微腐败”损害形象和威信。“微腐败” 现象发生在群众身边,隐藏在单位内部,但其影响却能波及到社 会角角落落,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光辉形象。我党是从人 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也因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但像侵占群众利益等“微 腐败”问题存在,就会给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减分。 其次对单位而言,“微腐败”涣散士气。“微腐败”破坏单位 风气。如果在敏感问题上搞亲疏有别、厚此薄彼、暗箱操作等等, 必然会损害广大党员群众的利益,对这种“微腐败”现象和不正 风气,群众对组织也将失去信任和信心,组织的威信必然一落千 丈,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长此以往,正常工作完成不了,单位 发展水平止步不前,最终涣散了士气。正如总书记所讲的,人心 是最大的政治。拉关系、走捷径、搞变通、扯人情的这些“微腐 败”危害甚至大过“巨腐败”。 最后对个人而言,“微腐败”造成严重损失。“微腐败”伤害 党员群众感情,收一条烟、拿一点水果、吃一顿饭,看上去值不 了多少钱,有的人认为价值小,没有影响,但日积月累,积少至 多,数额会有多少?损害群众利益的这些人最终要受到党纪国法 的惩处,他们自己的内心也会受到煎熬,前途也将断送。 二、挖一挖“微腐败”禁而不绝的根子原因 刚才给大家讲了“微腐败”的巨大危害,要纠治“微腐败”, 首先要找准滋生“微腐败”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挖一挖 “微腐败”禁而不绝的根子原因在哪里。 (一)挖一挖思想认识的误区 一是思想上还存在模糊认识。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论, 有人说:“就我犯的那点小错,领导们都看不上眼,我贪得那点 跟大老虎比,九牛一毛,何必那么认真,像我这样的太多了”, 有人说:“我只是借用,又没贪污,违规收入都退了,还处分我 干嘛”,还有人说:“我犯的这点错至于‘上纲上线’吗?如果按 我这样处分,那有些人的处分得了多得没法计算了” ……这些都 是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有的金额极小,但都要对当事人也 都进行处理, 所以“微腐败”不会因为金额小影响微而不会受 到处罚,从本质上看,“微腐败”表面上看起来再小,本质上也 是腐败,都是在侵害群众利益,侵吞国家财产,都是对党和政府 公信力的破坏,都要付出代价,对于这一点,务必要有清醒的认 识。 二是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的干部骨干存有补偿心理, 认为“不占白不占,白占谁不占”,基层条件这么苦,自己吃点、 拿点、收点不算什么,有的认为“小错无关紧要”,自己平时干 的不错,即使犯点小错也无伤大雅的无知心理。殊不知微腐败是 腐败的前世,腐败是微腐败的后身,多少落马高官的腐化堕落, 是从“微腐败”开始,不少身居高官要职的党员干部落马后发出 后悔叹息声:“如果当初有谁及时制止我,给我提醒告诫一下, 我也不会堕落到如此地步”。量变到质变,贪腐都是从小贪开始, 逐步走向大贪,一步步滑落。而当前,还有个别党员干部主动接 受监督的意识不强,对监督工作装糊涂、搞应付,甚至设障碍, 令人警醒。 三是掩耳盗铃存在侥幸心理。落马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 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廖小波在忏悔录中这样写道:“记得刚到自 治区交通厅工作的那年春节前后,市县领导来厅里,给了我一个 3000 元的红包,我放在办公桌抽屉里一个星期都没敢碰。”这是 廖小波第一次面对红包的态度。落马的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 金峰说。“在(广东)省财政厅当副处长时,基层单位有时会送一 点茶水费、红包,当时自己还会拒绝。当处长后有人送 1 万、2 万元的红包、好处费时,心中非常害怕。”“不敢碰”、“诚惶诚恐 不敢要”、“非常害怕”、“备受良知、道德折磨”,这些应该是官 员们最初面对不义之财时内心的真实写照。然而,他们没能防微 杜渐、果断拒绝,而是找“奖励政策”、“人情往来”这样的借口 说服自己收下。这些违纪违法行为,都被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