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 质特征,为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面 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如何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形成“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的经济秩序,既是理论创新 的重大命题,更是实践探索的紧迫任务。 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辩证统一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学讨论的核心命题。 有效市场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为政府则 强调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的干预作用。西方经济学长期采用“市场 失灵—政府干预”的机械二分法,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导 致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治理困境。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则呈现 别样风景,保持着动态平衡。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在改革开放过 程中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了“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的双重作用机制。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放管服”改 革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的治 理格局。这种渐进式改革路径,既避免了休克疗法的震荡,又突 破了传统理论的桎梏,创造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两大奇迹。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需要把握三对辩证关系:在政府 职能上,坚持补位不缺位与到位不越位的统一;在制度创新上, 实现法治规范与改革突破的统一;在发展目标上,追求市场效率 与社会公平的统一。政府通过制度供给维护市场秩序,市场机制 则通过价格信号实现要素的高效配置;政府调控保障宏观稳定, 市场竞争激发微观活力;公共政策引导社会公平,市场主体追求 经济效益。中国实践正在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新的经济发展范式, 这种范式既超越了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神话,又区别于传统计划经 济的政府万能,在动态平衡中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 境界。 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呈现出三个显著 特征。其一,政府的“有为”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如浙江省 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大幅压缩审批事项,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使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其二, 市场的“有效”以政府制度保障为基础。深圳证券交易所注册制 改革中,监管部门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退市机制,既维 护了市场活力,又守住了风险底线。其三,二者的动态平衡体现 时代发展要求。数字经济时代,政府通过数据要素确权、算法监 管等新型治理工具,既释放了平台经济活力,又防范了资本无序 扩张。 国际经验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比较分析 国际经验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比较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模式、政府干预的程度、市场机制的作用等。 实践经验表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优化需要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 和发展阶段进行调整。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干 预,减少市场失灵,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导致的负面影响。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可以分为“掠夺之手”模型和“扶持之手” 模型,这两种模型虽然在假设前提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政府在 特定情况下应积极作为。德国“秩序自由主义”强调政府构建竞 争秩序,日本产业政策注重市场培育,美国创新体系突出基础研 究投入。这些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德国数字化转型滞后,日本 产业政策僵化,美国金融监管松弛引发危机。在中国,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经历了从外部到内部、从辅助功能到主导功能的转变。 中国实践展现出独特优势,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比如在芯片领域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又通过负面清单制度保 障市场活力,比如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从 190 项缩减至 27 项。 政府干预的类型可以分为反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和对市场 经济的政府干预,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期,市场失灵 和反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较为普遍。巴西陷入“过早去工业化” 陷阱,印度受困于土地改革停滞,根源都在于未能建立市场与政 府的良性互动。中国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既消除绝对贫困,又培育出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体现了政 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效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优势,在于将市场效 率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价值导向在市场经 济中具体表现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