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两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践行两会精
神,加强民政部门民生保障工作
同志们: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2025 年全国
两会胜利召开,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两会聚焦
民生保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举措,为民政部门的工作指
明了方向。今天,我们以专题党课的形式,深入学习 2025 年两
会精神,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探讨如何更好地践行两会精神,加
强民生保障工作。
一、两会民生保障相关精神传达
(一)社会救助政策要点。两会强调,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
会救助体系,强化常态化救助帮扶。在保障好低保对象、特困供
养人员基本生活基础上,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全面开展低
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按照中央统一要求,推进
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
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加强低收
入人口动态监测,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等方式,确
保困难群众有困难及时被发现、需要救助的及时得到救助帮扶。
这一系列政策要点体现了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救助向多元综合
救助转变,从事后救助向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救助全过
程覆盖转变,旨在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安全网,让困难群众得到更
精准、更及时的救助。
(二)养老服务政策要点。两会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
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健全城乡三级
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服务形态,按照
兜底、普惠、市场分类推进养老机构改革,构建政府、市场、社
会三方协同机制。这些政策要点聚焦养老服务的难点和痛点,致
力于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
老需求,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三)基层社会治理政策要点。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两会
强调要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社区服务设
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服务数字化转型。强化社
区自治功能,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社区发展
活力。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
理,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两会的政策要点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有力指导,有助
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民政部门工作的现状与民生需求
(一)社会救助体系现状与需求。现状:目前,我国已初步
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为主体,
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为支撑的社会救助
体系。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救助
标准,扩大救助范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 4000 多万人,特困人员 400 多万
人,全年累计支出低保资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上千亿元。
同时,在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地区实
现了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的网上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困难群众的
救助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除了基本生活保障外,他们在医
疗、教育、就业、心理疏导等方面也有迫切需求。然而,当前社
会救助体系在服务类救助方面还存在不足,救助服务的专业化、
个性化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影响了救助的精准性和及时
性。此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程度还不够高,需要进一步
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二)养老服务供给现状与需求。现状:我国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日
益多元化。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 36 万
个,养老床位 820 万张。居家养老服务广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功能逐步增强,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一些地区积极探索
智慧养老模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老年人
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同时,养老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
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需求: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
加深,截至 2024 年底,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8 亿人,占
总人口的 19.8%,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
品质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
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目前,养老服务供给在结构上还存在不平衡
不充分的问题,优质养老服务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面向中低收
入群体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养老服务基础相对薄弱,
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
后,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制约了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社区治理现状与需求。现状: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
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能力
逐步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自治机
制日益健全,社区协商民主广泛开展。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加
强,许多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等,为居民
提供便捷的服务。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参与
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需求:随着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治理和服务的
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居民不仅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基
本的公共服务,还对社区环境、文化活动、邻里关系等方面有更
高的要求。当前,社区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治理主体之
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社区
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等。此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
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与精准帮扶
(一)加强精准识别。建立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建立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整合民政、公安、人社、
医保、教育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
精准识别困难群众,掌握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生活
需求等信息,为精准救助提供依据。例如,通过与医保部门的数
据对接,了解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对医疗支出过大导
致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和救助。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机制,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规范核对流程,提高
核对准确性。加强与金融机构、不动产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