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吉林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春节刚过,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吉林大地,把春的期冀播撒到白山松水, 让春的脉动激荡在吉林人民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振兴发 展的关键时刻,总书记都会亲临吉林把脉定向、指路领航。特别 是这一次,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际、新一 年工作开局起步之时,总书记专程来吉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 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吉林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嘱咐 我们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希望吉林在中 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吉 林人民的亲切关怀,彰显了对吉林振兴发展的深谋远虑和战略考 量,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推动吉林高质量发 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根本遵循。我们要牢记嘱托, 矢志不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篇章。 一、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基筑本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是高质量发展的 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 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当 前,吉林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纵深推进,转型升 级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结合“十五五”规 划的谋划实施,统筹新动能培育和旧动能更新,以实体经济为根 基、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促进新产业竞相 成长,让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动能充分释放。 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新优势。吉林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 玻璃、第一辆汽车、第一列铁路客车、第一台电磁式电子显微镜、 第一架单反相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 袋化肥,众多“第一”见证了吉林产业发展的辉煌历史,是我们在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的宝贵财富。当前,我们迫切 需要从根本上破解“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问题, 充分发挥吉林资源禀赋独特、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在推动产业 多元化发展上持续用力。要扎实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促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 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汽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努力在 石化“减油增化”上求突破,更好摆脱“内卷式”竞争,让老树生出 新枝。吉林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 头正旺,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20年的13.8%提高到2024 年的 16.9%,中车长客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试跑,以碳纤维 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要不断巩固扩大优势,在壮大规 模、延链补链、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培育一批产值百亿、千亿级 的领军企业。同时,结合全省基础优势,布局人工智能、新型显 示、低空装备等未来产业,力争在新赛道上迎头赶上、赢得主动。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 源头和动力。吉林科创资源丰富,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 学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物理所等一批知名高校 和科研机构。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教人文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产 业创新一起抓,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推进,让更多科研成果 加快转化为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突出产学研精准对接,启 动新一轮特色高水平大学、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科 专业与现代化创新产业体系的匹配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健全 联合攻关、聚力攻坚机制,高效运行长白山、三江、吉光 3 个省 实验室,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新动能。突出企业需求牵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 企业牵头建立各类创新联合体,推动政策、资金等要素向企业加 速集聚。突出人才引育留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实施好“长白 英才”计划,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吉林创新沃土上大显身手。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是吉林振兴的无价之宝。我们要把绿色转型作为现代化产业 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紧盯生态保护红线,守护好长白山、查干 湖等生态地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展 现良好自然生态之美。吉林的粉雪、静风、暖阳名扬天下。第九 届亚冬会上,吉林冰雪健儿勇夺 9 金 5 银 6 铜,创历史最好成绩。 2025 年前两个月,全省接待国内游客约 8500 万人次、出游总花 费约 1400 亿元,分别增长 35%、30%左右。要认真践行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的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要求, 全产业链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丰富 滨水避暑、森林避暑等产品线,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 胜地、避暑胜地,推动吉林旅游产业向万亿级进发。稳妥推进碳 达峰碳中和,精心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推进石化化工、钢铁、 建材等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有效降低“含碳量”、提高“含绿量”。 以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密不可 分。吉林产业“一柱擎天”,省会长春“一城独大”,两者相互关联, 既是优势、也是短板。要结合全省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加大域内 统筹协调,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打通与周边区域要素资源双向流动通道,提升优质资源要素聚合 力和产业集中承载力,更好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 吉林市建设全省副中心城市,鼓励各地各展所长,适度培育新的 增长极,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加强 域外协同联动,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互促共进,积极融入 哈长城市群,加强与辽宁中部城市群、蒙东地区等对接合作,在 与区域各省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中实现借力发展、差异化发展。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吉林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 力 近年来,吉林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但体制机制、经济结 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十二届五 次全会确定了 425 项改革任务。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除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紧扣总书记提出的新 要求,对标中央、结合实际,必须以改革精神抓改革,扎实推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开吉林发展新天地。 坚持以改革开路、以改革破题。改革之路从无坦途。要把习 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要求纳入改革清单,精准设置改革议题,生 成改革方案,尽快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聚焦制约构建新发展格 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破 藩篱、扫障碍、下深水、涉险滩,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 能”,不获全胜决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