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以党建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动能
同志们: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
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以及对科
技创新的重视,为我们在党建引领下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
方向。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
领会两会精神。
一、“人工智能+”行动,时代发展的新引擎
(一)“人工智能+”行动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意
义。在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行动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度重
视,将其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举
措。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深度求
索(DeepSeek)大模型全球出圈到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各种
场景中的精彩展示,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
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背景
下,“人工智能+”行动的提出,旨在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
赋能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经
济增长点。
(二)国产大模型突破和产业链布局的现状与挑战。近年
来,我国在国产大模型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深度求索等大模
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这些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
理、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为我国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
醒地认识到,在产业链布局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我国的算力规模不断扩
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高
端芯片、核心算法等关键领域,还存在着“卡脖子”问题。此
外,在数据质量、数据安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
步加强。
(三)“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实例及发展趋
势。“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
疾病诊断、影像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教育领
域,通过个性化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提供
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
统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交通安全。从发展趋势
来看,“人工智能+”将更加注重场景化应用,与各行业的融
合将更加深入。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
能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活和生产方
式。
二、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
(一)我国算力规模与国际水平的对比分析。根据相关数
据,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同比增
长74.1%,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算力总规
模全球第二。虽然我国在算力规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算
力的质量和效率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例
如,在一些高端应用场景中,对算力的精度、稳定性和能耗比
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
发和创新。
(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为了加强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算力基础设施高
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超
过300EFLOPS,应用于AI的智能算力占比要达到35%。各地也纷
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例
如,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的建设,定位为“未来AI工厂”的
算力枢纽,将助力首都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这些政策和规
划的出台,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算力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及面临的挑战。算
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没有强大的算力支持,人工智
能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特
别是生成式AI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然而,当前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电力功耗
高、成本压力大、技术创新不足等。此外,在算力的分配和管
理方面,也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三、党建引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一)党建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机制。党建在科技创新
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可以确保科技
创新的正确方向,将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