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涉企行政执法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涉企行政执法警示教育会,专门组织大家观
看省、市行政执法问题警示教育片。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
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县级政
府,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水
平,直接关系到全县营商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
展,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下面,结合县级涉企行政执
法实际工作,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反思,从警示案例中找准县级涉企行政执法的痛点
堵点
(一)执法不公,公平正义防线时有失守
执法公正是行政执法的生命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执法
人员缺乏公正意识,存在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破
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是亲疏有别失公允。对关系好的企
业“网开一面”,对陌生企业“吹毛求疵”,甚至存在“吃拿
卡要”后为企业开绿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执法的公信力。二
是自由裁量无标准。在行政处罚中,不严格按照裁量基准执
行,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导致同类案件不同处理,有的处罚过
重,有的处罚过轻,让企业感到执法不公。三是滥用职权乱作
为。个别执法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超越法定权限执法,随意查
封企业账户、扣押企业财物,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
响。
(二)执法不严,法律权威尊严受到挑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然而,在
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让法律
成为“纸老虎”。一是监管缺位失责。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
环节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管,对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
为熟视无睹,直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严重后果才被动
介入。二是处罚不痛不痒。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存在“以罚代
管”“重罚款轻整改”的现象,罚款金额与违法情节不匹
配,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违法行
为屡禁不止。三是执行落实不力。对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缺
乏有效的跟踪执行手段,存在企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执法部
门却束手无策的情况,让法律文书成为“空头支票”。
(三)执法不廉,廉洁自律底线屡屡突破
行政执法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维护市场秩
序,用不好则会滋生腐败。从警示教育片和我们身边的案例来
看,少数执法人员经不起诱惑,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一是
以权谋私谋利益。利用执法职权,向企业索要财物、接受企业
宴请,甚至主动为企业“介绍”业务,从中收取回扣,搞权钱
交易。二是吃拿卡要搞特殊。在执法过程中,以各种借口向企
业“伸手”,要求企业提供好处,否则就故意刁难企业,设置
障碍,严重损害了执法人员的形象。三是滥用职权谋私利。个
别执法人员与企业存在利益关联,在执法中为企业通风报信、
隐瞒违法事实,甚至帮助企业逃避处罚,充当企业违法违规行
为的“保护伞”。
(四)执法不便,服务企业宗旨未能彰显
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发展。但在
实际工作中,一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存在执
法方式简单粗暴、办事程序繁琐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便。
一是执法方式不灵活。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搞“一刀
切”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与企业沟通交流,不听取企业
的意见和建议,简单地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影响了企
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办事程序繁琐。审批流程复杂、环节
过多,企业办理相关手续需要多次往返执法部门,浪费了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三是信息不透明。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
程序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企业对执法工作缺乏了解,容易
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
二、坚守初心,把准涉企行政执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行政执法的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我们要把企业和群众
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执法为民、服务于民。一是倾听企业诉
求。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听取企业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企业的
关切。二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保护
企业的财产权、经营权等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各类侵害企业合
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三是接受企业监督。拓宽企业监督渠
道,主动公开执法信息,让企业参与到执法过程中来,接受企
业的监督和评价,不断改进执法工作。
(二)维护公平竞争,全力营造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我们要通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公平竞争。一是严格市场准
入。加强对企业登记注册、资质审批等环节的监管,防止不符
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二是打击
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垄断
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
法企业的利益。三是平等对待各类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
民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
等对待,不搞区别对待,不搞歧视性执法。
(三)助力企业发展,积极践行服务发展的重要使命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我们要把行政
执法与服务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优化执法方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
合,对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给予企
业整改的机会,避免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
是提供政策指导。及时向企业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有关涉企政
策法规,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引导企业依法经营、
规范发展。三是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
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
用工等方面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生态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我们要以涉企行政执法为
切入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我县的竞争力。一是简化办
事流程。进一步梳理涉企行政执法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
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高效。二是
推进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涉企信息
共享机制,实现执法信息的互联互通,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
法。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
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为企业提
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聚焦问题,抓牢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转变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执法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管理型”执法理
念,树立“服务型”执法理念,把执法的过程变成服务企业、
促进发展的过程。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行政执法的
目的是为了服务企业、促进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管理和处罚。
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
实际问题。二是树立法治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
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执法行为的合
法性和公正性。三是树立责任意识。明确执法人员的职责和义
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执法工作认真负
责,对企业和群众高度负责。
(二)规范执法标准,让执法有尺度、裁量有依据
执法标准不统一、裁量不规范是导致执法不公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标准体系,让执法工作有章可
循。一是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明
确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流程、执法责任等内容,向社会
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完善裁量基准。根据法律法规规
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细化、量
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裁量基准,明确不同违法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