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千里沃野 走出农业强国建设步步铿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2024—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以 2027 年、2035 年
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为节点,明确农业强国建设的“三步
走”分阶段目标,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乡
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农,天下之大本也。”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规
划》精神,深耕千里沃野,走出农业强国建设的稳健步伐,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藏粮于地迈出稳健步伐,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悠悠万事,
吃饭为大”,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二十一连丰”,连续 10 年
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去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 1.4 万亿斤
的新台阶。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到 2027 年,稳产保供能
力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1.4 万亿斤,重要农产品
保持合理自给水平,目标可谓踏实稳妥、稳中求进。从“长牙
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再到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调
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中国而
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广大青年干
部要心怀“国之大者”,落实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
粮于地战略,守牢 18.65 亿亩耕地和 15.46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
护红线,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
建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全力稳
住农业基本盘。
藏粮于技迈出创新步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粒种子可
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规划》提
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
自立自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具备了由农
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但农业生产基础不牢、大
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在核心种源、关键装
备等领域还有不小差距。广大青年干部要立足岗位实际,积极
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实践,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让农业插上科技的 “翅膀”,加快实现
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步伐,以“为有源头活水
来”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农业
强国建设增添动能,让农业更有奔头,让农村发展更有活力。
粮藏于民迈出幸福步伐,富足农民群众生活。《规划》提
出,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切实
增进民生福祉。“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
入是关键。”广大青年干部要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
业拓岗增收等方面下苦功,打出“理念革新、技术引进、主体
培育、品牌建设”组合拳,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全
链开发乡村特色产业,围绕“土特产”做足文章,培育壮大一
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更多资源力量
配置到产业就业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加强农业品
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不断提升农产品附
加值,并推动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深度嫁接,
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带
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共同迈向富裕之路,让农民从产业链增
值中获得更多收益。
学“千万工程”寻“多彩路径”富“万千农
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2024—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
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运用“千万
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完善城乡融合
发展体制机制,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
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实施 20 多年来,造就
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壮阔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用好用活“千万工
程”宝贵经验,在“千万缩影”中探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的多彩路径。
寻“百业兴旺”金色路径,为“万千业态”开新局。“千万
工程”从“抓生态”到“富口袋”,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在“点绿成金”中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
重”。广大党员干部要扭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做足“土
特产”文章,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等模式,推动农业发
展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让藏在乡野里的果蔬、粮油等特
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成为城市餐桌新宠;让精美的刺绣、古
朴的木雕等手工艺品“走出深闺”,成为“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