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引领绿色转型——我市推进“无废城
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自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我
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
对标先进,拿出务实举措和硬招实招,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
变,扎实推动实施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建设落实落
地,在固体废物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无害化处
置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农业、生活、再生资源等各领域
固体废物利用正不断向绿色转型。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指标体系
“无废城市”是一种创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旨在实现城市固
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
活方式。多年来,我市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加快推动城市发
展绿色转变,在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
升宜居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 年,我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不断强化
顶层设计,深化短板补齐,优化基础保障,打出了一套建设“无
废城市”的“组合拳”:
扎实构建目标任务体系。谋划制定《XX 市“十四五”时期
“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XX 市 2023 年“无废城市”建设
工作计划》,明确了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 118 项重
点建设任务和 88 项固废工程项目,细化 2023 年 66 项工作任务,
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县(市、区)任务清单。
将工业、生活、建筑和农业固体废物治理纳入全市长远发展
规划。制定《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
国土空间、市域中心城市、大县城、农村及村庄建设规划》《“十
四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编制《新污染物
治理工作方案》《煤炭绿色开采工作方案》《城市厨余垃圾管理
办法》等,初步构建“市级牵头抓总、部门协调推进、县(区)
细化落实”的工作体系。
健全监管考核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
作报告任务细化清单》《市委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清单》《全市生
态环境保护大会目标任务清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落
实清单》,逐月调度考核,定期评估进度,扎实推动各部门守土
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十四五”时期,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愿景是:到 2025
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和无害化处
置能力显著提升,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再生资源等各领域
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利用和处置体系健全,共融发展的废弃物处
理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基本建
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全面建成“无废细胞”
XX 样板,“无废文化”深入人心,“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精心打造“无废 XX、美丽 XX”新引擎。
二、坚持靶向发力,加快攻坚短板弱项
在 XX 建投远大建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没有
传统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噪音、粉尘和污水等污染,只见各种机械
设备和施工人员在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施工方案和流
程,进行构件的组装和连接,最终制成的各类预制构件,将运送
至各建设工地吊装使用。
作为全市首家从事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该
公司副总经理刘威臣说,装配式建筑能减少 70%建筑垃圾排放,
节约 60%木材和 55%水泥砂浆,减少 25%水资源消耗。
这正是我市在建设“无废城市”中靶向施策的一个缩影。对
我市来说,主要固体废物包括 6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
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2023 年,
我市以各领域固废共治为切口,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
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其中,在工业领域,3 个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省级绿色
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建设名单,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 2 家;建成
90 万吨矿渣超细粉利用项目、5 万立方米粉煤灰陶粒生产项目、
100 万吨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1 个煤矸石井下回填减量试点示
范项目,有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