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城市社区分类治理的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城市社区分类治理的思考 X 新区目前共有城市社区 39 个,常住人口约 29.3 万人,其 中,人口过万的社区有 8 个。共有小区 447 个,其中,商业小区 152 个,无主管楼院 164 个,单位管理小区 131 个。根据前期实 地调研,我们综合考虑社区区域位置、人口体量、小区规模、阵 地建设、队伍建设、社区治理效能、社区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 等方面,因地制宜将全区社区分为三大类,一类社区为“示范” 类社区,二类社区为“创优”类社区,三类社区为“强基”类社 区。同时探索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管理模式,构建 不同类型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和精准化服务 能力。 一、社区分类基本情况 我们结合社区实际发展情况,从社区阵地建设、社区队伍建 设、社区平安法治建设、社区文明建设、社区服务水平建设五个 方面将全区 39 个社区分为了三大类。 (一)“示范类”社区 阵地建设成熟、设施完备;队伍建设合理,工作思路清晰, 有创新思维,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社区平安法治建设水平高; 精神文明建设成熟,开展活动丰富,居民活动场地健全,有完整 的社区居民公约,居民素质高;社区服务质量高,服务内容全面, 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志愿者队伍多元且能够发 挥作用。 (二)“创优类”社区 服务阵地基本健全;社区班子队伍建设合理,缺乏一定的创 新思维;社区平安法治建设水平一般;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待提 高,开展活动但内容不够丰富,老旧小区多,居民活动场地有限; 社区服务质量高,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基础需求,有活跃的社区 志愿者队伍但数量较少。 (三)“强基类”社区 服务阵地建设不健全;社区班子队伍工作思路有待提高;社 区平安法治建设有待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待提高,开展活 动但内容不够丰富,老旧小区多,常住人口复杂,居民活动场地 有限,居民素质有待提高;社区服务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基础 需求,社区志愿者队伍数量较少且活跃度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分类标准,我们共筛选出“示范类”社区 9 个,创 优类社区 9 个,强基类社区 21 个。 二、存在问题 (一)“示范类”社区 一是社区资源优势转化效能不足。该类社区主要集中在广惠 街新城区,多为新建商业小区,社区硬件基础设施较完善,物业 管理较规范,社区可用的资源也较丰富。但是社区没有充分利用 优势资源,把社区资源优秀转化为社区服务优势资源。资源统筹 机制不健全,服务供需对接不精准。二是社区书记引领作用发挥 受限。该类社区书记大多较年轻,有干劲儿,但是“头雁”作用 尚未完全发挥。首先事务性负担过重,社区书记日均处理行政事 务占比较高,多个职能部门的各项任务直接传导至社区层级, 12345 热线投诉处理就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应急安全巡查等刚性 职责进一步挤占服务创新时间,导致“服务群众”核心职能履行 时间占比严重不足。其次激励机制尚未破题,社区书记职业晋升 通道狭窄问题突出,目前除了省级层面的入编考试,社区书记职 务晋升途径狭窄,导致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工作热情。 (二)“创优类”社区 一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待加强。该类社区成立时 间较久,社区工作者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 资格证书比例低,专业背景与岗位需求错位。同时大多数外出观 摩培训只针对社区书记,其他工作者职业培训机会少,专业化水 平有待加强。二是社区“合伙人”机制创新动能不足。该类社区 资源较丰富,党群阵地空间资源稳定,社区“合伙人”机制作用 发挥明显。但是现有“合伙人”还仅仅停留在以前单一的商业模 式,主要以党群阵地空间换资源为主,发展模式单一,未能形成 具有自身特色的多种“合伙人”模式,社区资源还未被充分挖掘。 真正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的社区寥寥无几。 (三)“强基类”社区 一是部分社区阵地建设不够完善。该类社区在阵地建设方面 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基础设施配套不均衡,部分社区受制 于规划滞后、资金短缺等因素,党群服务中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