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在学习 2025 年全国两会精
神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5 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
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们齐聚在此,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紧密
结合街道实际,共同探讨如何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街道高质量
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要时刻牢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
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
作,为街道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下面,我围绕四个方
面,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路。
一、深挖文化基因,用历史的脉络串联景区街巷、唤醒记忆,
让古城因文化而焕发新生
(一)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建立文化遗产名录。组织专业团
队对街道内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文化
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深入挖掘。详细记录每一处文化资源的历史
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信息,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名录,
并进行数字化管理,方便后续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例如,对辖
区内的明清古宅,我们不仅要记录其建筑结构和装饰特色,还要
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家族故事和文化传承,让这些古宅成为讲述历
史的生动教材。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学
者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的文化价值,为文化的
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二)打造文化主题街区,重现历史风貌。根据街道的历史
文化特色,规划打造若干个文化主题街区,将分散的文化资源有
机串联起来。在街区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
留原有建筑的风貌和格局,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提升街区的品质
和吸引力。例如,打造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街区,集中展示和
传承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技艺,让游客在欣赏技艺的同时,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街区,举办传统
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活动,让居民和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体验
民俗文化的乐趣。通过文化主题街区的打造,让历史文化在现代
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增强文化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
体平台和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制作高质量的文化宣传视频、音频节目,通过微信、抖音、B 站
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了解街道的
历史文化。例如,拍摄关于街道历史文化的短视频,以生动有趣
的形式讲述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转发;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文化体验
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积极举办
文化活动,邀请知名学者、文化名人来街道开展讲座、研讨会等
活动,提升街道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擦亮生态底色,借自然的馈赠营造诗意空间、治愈身心,
使山水因生态而彰显价值
(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街道内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
的保护和修复。加大对违法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生态环境动态。例如,加强对
河流、湖泊的水质监测,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确保水环境质
量;加强对山体、森林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活动,
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科学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为居民和游
客创造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
(二)打造生态景观节点,营造诗意生活空间。结合街道的
自然地形和生态资源,规划打造一批生态景观节点,如公园、绿
地、湿地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放松的空间。在景
观节点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充分
利用自然元素,营造出富有诗意的生活空间。例如,建设城市森
林公园,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和地形地貌,设置步行道、自行车
道、观景台等设施,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享受运动和休闲
的乐趣;打造湿地景观公园,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种植各
种水生植物,吸引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为人们提供一个观赏自
然、了解生态的好去处。
(三)推广生态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和
方式,广泛宣传生态理念,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如环保讲座、垃圾
分类宣传、绿色出行倡议等,引导居民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社区设置环保宣传栏,定期发布环保知
识和信息,提高居民对环保的认识;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
传和监督活动,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居
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减少碳排放,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
三、深耕产业沃土,凭融合的智慧培育新兴业态、延伸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