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高质量发展主题党课讲稿: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高质量发展主题党课讲稿:以高质量法治保障 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法治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 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首次提出。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质 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 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 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高度概括了高质量发展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个特点。 2024 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务。”《决定》还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 须“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 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 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对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有更深 刻的认识。什么是高质量的法治?第一,高质量法治是贯通所有 环节的高质量法治,所谓的环节一般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 法等。第二,高质量法治是覆盖所有领域的高质量法治。第三, 高质量法治是关乎所有层次的高质量法治。 二、法治发展与创新发展 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所以,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发 展型的法治,同时具有创新的特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创新方面有诸多论述,提出 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 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 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以数据为例,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 核心引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 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的机制。”这是中央文件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但是目前, 我们在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比如, 数据确权问题。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 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 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可以说,至 此我们确立了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 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同样需要新的法律、法规来应对。比 如,人工智能能否成为法律主体?在现阶段,社会对这一问题还 有很大争议。 三、法治发展与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中央与地 方的协调、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公 有制与非公有制协调、供需协调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处理 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 安全等重大关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在实践中,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面临诸多挑战。当市 场失灵时,需要及时用法治的手段加以规范;政府失灵时还需要 通过法治手段加以防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要“建立权责清晰、财 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 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 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 在制定金融法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 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 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协调中,我们要通过促进民营经济的 发展来协调公有制、非公有制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 定》指出,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 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为什么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 不断壮大。据统计,2012 年到 2023 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 量由 79.4%提高至 92.3%,个体工商户由 4000 余万户增加至 1.24 亿户,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 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比重由 30%左右增长至 50%以上。2019 年开始,民营企业成为 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在此背景下,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 就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来保护和促进。2024 年,在《全国人大常 委会 2024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民营经济促进法被列入立法 计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还提到,要“防止和纠正利用 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 机制”。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作 用。 四、法治发展与绿色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 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绿色低碳,是可持 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法治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生态化、绿化。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近年来, 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法治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贯彻新发 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宪法文本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二,2015 年 1 月 1 日,中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过多次修改和征求民众意见,特别是 新增了对环境违法行为多项严厉处罚措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环 保法”。2020 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 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