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直单位领导班子2025年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清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直单位领导班子 2025 年隐形变异作风问题 查找清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懈 纠“四风”树新风,结合 XX 市直单位职能定位与工作实际,现 将领导班子 2025 年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情况及整改方向清单 如下: 一、“文件‘红头变白头’、篇幅过长、内容偏虚,统计口径 内的文件数量得到减少,情况简报、日常通知、工作提示、征求 意见等口径外的文件数量大幅增长”方面 (一)问题表现 1.文号“换马甲”现象凸显,非规范文件体量激增。在落实 文件精简要求过程中,存在统计口径内正式文件数量压减达标但 口径外文件变相增长的情况。部分单位将本应纳入正式文件序列 的工作部署转化为“白头文件”“情况简报”或工作提示单,导 致实际发文总量未得到有效控制。例如,某单位 2025 年 1-3 月 正式文件同比减少 20%,但同期印发的“工作提示”“业务督办 单”等非规范文件达 45 份,较去年同期增长 35%,部分提示单 内容涉及行政审批流程调整等实质性行政行为,未履行正式发文 审核程序,存在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风险。 2.篇幅冗长与内容空泛问题交织,靶向性不足。部分文件脱 离基层实际需求,过度追求结构完整而忽视内容实效,存在“穿 靴戴帽”、套话空话堆砌现象。如某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文超8000 字,其中理论阐述占比达 40%,具体任务分解仅罗列条目未明 确责任链条,基层单位反映“看了半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另有 一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通篇使用“加强”“强化”“提升” 等模糊表述,未细化量化工作指标,导致政策落地缺乏可操作性。 3.政策传导存在“中梗阻”,基层负担变相加重。部分单位 对上级文件简单转发了事,未结合 XX 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导致 基层在执行中无所适从。例如,省级某行业政策调整文件印发后, 某市直单位直接转发至县区并要求“参照执行”,但未明确本地 差异化落实细则,基层单位为应对工作要求,自行编制补充文件 3 份,额外增加了文件流转和解读成本。 (二)整改措施 1.实施全口径文件备案管理,扎紧制度篱笆。建立“正式文 件+非规范文件”一体化管控机制,将情况简报、工作提示等纳 入发文台账,明确非规范文件不得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法 定职权事项,每月由办公室统一备案审核。制定《文件制发质量 评估办法》,对文件篇幅、实质内容占比等指标量化考核,超过 5000 字的综合性文件需经单位主要领导签批,确保发文必要性 和精准度。 2.推行“短实新”文风改革,强化靶向施策。出台《公文写 作规范指引》,明确不同文种篇幅上限,综合性报告不超过 3000 字,专项通知不超过 1500 字,严禁照搬照抄上级文件表述,需 结合 XX 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细化实化措施。建立政 策解读前置程序,凡涉及基层执行的文件,须同步制定任务清单 和操作指南,明确责任科室、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 3.健全文件动态评估机制,提升执行效能。每季度开展文件 执行情况“回头看”,通过基层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 意见,对实施效果不佳、基层反映强烈的文件及时修订或废止。 建立政策传导责任追究制度,对简单转发上级文件且未履行本地 化转化职责的科室负责人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纳入年度绩效考 核负面清单。 二、“会议‘大会变小会’,有的地方陪会现象较为突出,节 庆论坛展会存在过多过滥、缺乏实效问题”方面 (一)问题表现 1.会议规模“化整为零”,陪会现象改头换面。部分单位为 规避会议规模管控要求,将本应一次性召开的全市性会议拆分为 多场“小型座谈会”“片区协调会”,名义上压缩参会人数,实则 增加基层往返频次。如某系统年度工作部署会分为4个片区召开, 每场参会人员均超 50 人,累计参会人次达 210 人,较往年全市 性会议增加 30%,且要求县区单位分管领导和业务科长“双出 席”,存在变相扩大陪会范围问题。 2.论坛展会同质化倾向突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在 推动 XX 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单位盲目追求活动数量,忽 视质量效益,节庆论坛展会存在重复举办、内容趋同现象。 2025 年一季度,全市范围内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达 5场,其中 3 场集中在同一区域,参展商重复率超 60%,观展人数较 2024 年 同期下降 25%,部分展会仅完成签约意向金额预期目标的 40%, 资源浪费问题较为明显。 3.会议形式创新与实质内容脱节,“数字减负”未达预期。 虽然推广了视频会议等新型载体,但部分单位存在“为创新而创 新”倾向,将简单工作部署会升级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 要求基层单位同步录制分会场参会画面并实时回传,增加了技术 保障和资料整理负担。如某单位关于疫情防控的日常调度会,每 次视频会议结束后需收集 38 个基层单位的参会截图和记录台账, 基层工作人员反映“开会 1 小时,整理资料 2 小时”。 (二)整改措施 1.实行会议计划刚性管理,严控数量规模。制定《年度会议 活动计划表》,对全市性会议实行“清单化”审批,明确会议规 模、参会范围和经费预算,严禁以“座谈会”“协调会”等名义 拆分举办应整合的会议。建立陪会人员审批制度,除涉及安全生 产、应急处置等特殊议题外,原则上只要求县区单位分管领导参 会,确需业务科长列席的须在会议通知中逐项说明理由。 2.建立论坛展会效益评估体系,突出特色化品牌化。出台 《XX 市节庆论坛展会管理办法》,由市商务局牵头建立活动备 案和效果评估机制,对同一产业领域的展会实行年度总量控制, 优先支持具有 XX 特色的农产品、装备制造等产业展会。设立展 会成效考核指标,将参展商满意度、签约转化率、观展人数增 长率等纳入评估范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活动主办方进行 约谈并减少经费支持。 3.优化会议形式与流程,切实为基层松绑。严格执行“无实 质内容不开会”原则,可通过文件传达、工作群部署的事项不再 召开会议。规范视频会议管理,除重大决策部署外,日常调度会 原则上不要求录制参会画面,确需留存资料的可采用文字记录方 式。建立会议“时长预警”机制,一般性会议不超过 90 分钟, 专题研讨会不超过 120 分钟,超时需说明原因并调整议程。 三、“督查检查‘变评估、变调研’,有的打包报计划、执行 搞拆分”方面 (一)问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