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以“学查改”之风扬法治之帆,筑
牢新时代法院作风建设的“四梁八柱”
同志们: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人民法院作为国家
审判机关,既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是作风建设的“窗口”和
“名片”。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关键节点,我们齐聚
于此,就是要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抓铁有痕的韧劲,把作风建设
融入司法实践的全过程,让“清风正气”成为 XX 法院人最鲜明
的政治底色。今天,我将结合法院主责主业,从“形势之辨”“智
慧之悟”“实践之方”“长效之策”四个维度,与大家共话作风建
设的时代命题。
一、廓清迷雾,把握基层作风建设的“三重维度”
(一)从政治高度看“四风”之变:隐形变异背后的深层警
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关乎人心向背,更关乎司法公
信力。当前,“四风”问题在法院系统呈现新特点:形式主义穿
上“隐身衣”,有的案件办理重程序轻实质,文书制作照搬模板、
缺乏针对性;官僚主义躲进“青纱帐”,对待群众咨询推诿扯皮,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尚未根除;享乐主义披上“新
马甲”,个别干警违规接受当事人宴请,以“交流案情”之名行
“私相授受”之实。这些问题看似细微,却如堤坝蚁穴,若不及
时整治,必将侵蚀司法公正的根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法
院不是“清水衙门”,法官不是“真空之人”,作风建设容不得半
点懈怠。
(二)从制度维度看执行之困:刚性约束下的落实落差。制
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近年来,我们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
台了《司法作风规范手册》《廉政风险防控清单》等制度,但在
执行中仍存在“中梗阻”:有的部门对“三个规定”记录报告敷
衍了事,存在“零报告”虚假填报现象;有的法庭落实“阳光司
法”不到位,庭审直播率未达上级要求;有的干警对“公车管理”
“公务接待”等制度一知半解,导致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制度执
行不力,归根到底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担当不扎实。我们要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制度落地,让铁规禁令成为带电的“高压
线”。
(三)从人民立场看腐败之患:“微腐败”背后的民心向背。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法院干警的一言一行,
直接影响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知。当前,基层法院“微腐败”问
题仍不容忽视:在执行领域,有的干警拖延发放执行款物,甚至
违规收取“协调费”;在审判环节,有的干警泄露案件机密,为
当事人通风报信;在信访接待中,有的干警对群众诉求漠不关心,
导致矛盾激化。这些“微腐败”看似“不伤大雅”,却如“温水
煮青蛙”,慢慢消解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我们必须牢记“司法为
民”宗旨,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
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悟透智慧,汲取党中央作风建设的“五字真经”
(一)“小”字破题:从“小节”见“大义”。”党中央以八
项规定破题,正是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对法院而言,
“小”就是要从庭审规范、文书制作、接待礼仪等细节抓起:规
范庭审着装,杜绝开庭迟到、随意离庭等现象;提升文书质量,
避免出现错别字、逻辑漏洞;优化接待流程,让当事人“只跑一
次腿、只进一个门”。通过抓“小事”“小节”,树立法院干警的
良好形象,让群众从细节中感受司法的温度和权威。
(二)“常”字为要:在“日常”见“长效”。作风建设非一
日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持续
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正是“抓常”的体现。我
们要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党组理论学
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完善常态化监督
机制,通过审务督察、廉政巡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及时
发现和纠正作风问题;健全常态化考核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
警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让“作风过硬”成为
干警的自觉追求。
(三)“细”字着力:于“细微”处“见真章”。“致广大而
尽精微。”作风建设必须落细落小、精准施策。在法院工作中,
“细”就是要聚焦群众痛点难点:在立案环节,推行“一站式”
多元解纷机制,减少群众诉累;在审判环节,加强诉讼引导,帮
助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在执行环节,建立“执行案款管理
系统”,确保案款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要细化廉政风险防控措
施,针对审判执行关键节点,制定《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清
单》,做到“风险早防范、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化解”。
(四)“长”字固本:在“长远”中“谋全局”。“求木之长
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风建设要标本
兼治、长效常治。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司法实践中暴露的
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的长效机制;要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英模教
育、警示教育,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
线;要推进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法院文化氛围。
(五)“实”字托底:以“实效”验“成色”。“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司法为民的实践中。
我们要聚焦执法办案主责主业,提升审判执行质效,努力让人民
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深化司法改革,推
进“智慧法院”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主动服务
大局,围绕 XX“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