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繁森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奔腾的九曲黄河与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在鲁西平原交汇激荡,
共同孕育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独特人文地理景观,更积
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进步
的典范”孔繁森从这里出发,两次进藏、一次延期,历时十载,
将一腔热血挥洒在雪域高原,铸就了巍然屹立的孔繁森精神。孔
繁森精神体现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
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
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成为中
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宝贵
精神财富。
2025 年,是党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30 周年。30 年来,
历史大潮奔涌、时代经纬交织,孔繁森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当前,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面对高质
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孔繁森精神
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从中汲取强大前进力量,不断谱写中国
式现代化新篇章。
从孔繁森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激发昂扬向上奋进状态。崇
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回首
雄关漫道风雨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
磨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共产党人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坚
定执着。在面对“小我”和“大我”的价值选择时,孔繁森说,
“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告别老母病妻、三个未成年
孩子,把对家庭的“小孝”升华为对党和人民的“大忠”。他用
行动证明:信仰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是“党
指到哪里就扎根在哪里”的生命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孔繁森等优秀干部评价道:“牢固树立和忠
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
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聊城作为孔繁
森的家乡,尤为珍视并积极用好孔繁森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将其
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列为新入职、新任职干部党性教育
“必学课”,平均每年 1 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到孔繁
森精神教学基地接受教育、陶冶情操、锤炼党性。新时代弘扬孔
繁森精神,要牢记嘱托,在血脉深处镌刻忠诚,深刻领悟“两个
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从孔繁森精神中汲取大爱力量,永葆人民至上公仆情怀。家
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头等大事”
深刻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孔繁森曾说,“一个
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
民”。他为牧民送医送药,三次卖血抚养孤儿,用胸膛捂热藏族
老人的双脚。党性和人民性的深度镶嵌,凝结为干群同心的生动
场面——他把老百姓的冷暖揣在心窝里,群众就把党员干部记在
心坎上。
孔繁森精神凸显的民本情怀,时刻感染、激励着家乡的干部。
聊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
政绩。近年来,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 80%左右,城乡义务教育更
加优质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民生兜底保障更
加有力,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陆续落地,涌现出“全国模
范检察官”白云、“全国先进工作者”杜立芝、“全国优秀共产党
员”耿遵珠、“全国劳动模范”念以新等一批为民服务先进典型。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学习和发扬孔繁森精神,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变成老百姓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
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在党的领导下,用千万双手共同托起中
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
从孔繁森精神中汲取担当力量,扛牢攻坚克难责任使命。大
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
使命感,鲜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
实干”,多次号召全党“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
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些重要论
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理论品格,阐明了实干的价值导
向和精神标识。担当实干,是孔繁森精神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