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
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的关键时期,在“十四五”
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重要节点,我们召开全县师德师风建设
专题会,意义重大。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师德师风建
设这一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议题,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
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推动我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
实保障。刚才,*同志通报了全县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对取得的
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任
务,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方向,以更高站位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
要求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办好人民满意
教育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
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为我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将师德师风
建设视为教育系统的灵魂工程,出台了《*县教育系统教师队伍
建设暨“领航计划”三年目标实施方案(2024—2026 年)》等系
列文件,并连续多年组织县四套班子、教育局班子及校长、书
记上思政课,并举办中小学“思政领航 铸魂育人”思政宣讲大
比武活动。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师德师风建
设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从国家战略看师德师风的“政治高度”。习近平总书
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育强国建设规
划纲要》明确提出,“锻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是教育
强国的核心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将师德建设作为践行“两个维
护”的具体实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党
的教育方针在*大地落地生根。
(二)从区域发展看师德师风的“民生温度”。当前,*县正
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期。群众对教育的
期待已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对教师的期待不仅是“教
好书”,更要“育好人”。近年来,我县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但体音美教师结构性短缺、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
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师德引领下的专业成长,只有打造一支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让家长放
心托付、社会安心认可。
(三)从教育规律看师德师风的“专业深度”。《规划纲要》
指出,“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要与教育质量提升同频共振”。当前,
我县教师队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年轻教师多、骨干教师少;
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传统教学多、创新实践少。破解这些
结构性矛盾,需要以师德建设为引领,激发教师自我革新的内生
动力。例如,去年我们通过“青蓝工程”培养出 12 名体音美专
职教师,正是师德引领下专业成长的生动例证。
二、总结成绩树信心,以系统思维审视师德师风建设的阶段
性成果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坚持存量挖潜,灵活用好现有编
制,优先用于中小学教师补充,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
鼓励引导公费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在特岗计划和事业单位招
教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体音美学科教师补充,到 2024 年底全面
解决乡村学校体音美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不断优化乡村教师队
伍结构;指导市县做好“县管校聘”,采取走教、支教、交流轮
岗等多种形式,盘活师资,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
校能够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相关课程;通过搭建线上和高校现场
引才平台、实施公费师范生项目计划、县外在职优秀教师订单、
向社会公开招聘等途径,突破传统招聘的地域限制,吸引大批优
秀教育人才。科学设置招聘条件,严格落实“持证上岗”,确保
教师招聘质量。近三年累计招聘教师 2000 多人,其中 90 后教师
1600 多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超 200 人,教师队伍面貌焕然
一新。
(二)配置不断均衡。坚持存量挖潜,灵活用好现有编制,
优先用于中小学教师补充,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鼓励
引导公费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在特岗计划和事业单位招教中
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体音美学科教师补充,到 2024 年底全面解决
乡村学校体音美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不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
构;稳妥实施“县管校聘”,采取走教、支教、交流轮岗等多种
形式,盘活师资,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能够开
齐开足国家规定的相关课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三)素养不断提升。通过实施“唤醒+ 引领”的思路,将
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引导校长把教师专业发
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实施强师提升工程,通过
实施个性化的成长规划、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升教师自身
的学习力、生长力与塑造力。积极发挥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
带头人、教学名师“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乡村首席教师和教育
部领航名师、名校园长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师大篷车”送
教下乡、骨干教师联合教研、名师 + 研修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
送教帮扶,助力扶智扶志。广大乡村教师足不出校(县)就可与
名师和专家面对面交流,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大批乡村教师走
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四)激励不断完善。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会
议,专题研究解决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
切实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营造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
围。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教师节庆祝活动,对表
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扬,并通过多种途径宣扬典型事迹,进一步
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