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 2025 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 2025 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过去一年“三农”工作成效,分析当
前形势,部署 2025 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
实举措、更强担当,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市高质量发展奠
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
大意义
政治站位决定工作方位,思想认识引领行动方向。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既是新时代“三农”
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当前,**市正
处于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期,既肩负着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使命,又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
质效不高等现实挑战。我们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出发,深刻
把握“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根脉”地位,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党中央决策部署
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切实做到政治上对标对表、思
想上入脑入心、行动上见行见效。
(一)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
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
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农业农村工
作作出系统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始终是关
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国家战略看,市作为(如粮食主产区、
特色农业基地等),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的
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
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要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坚决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从区域发展看,**市正处于工业化、城
镇化加速推进期,但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短板。只有把“三农”
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
(二)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
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
计,%的行政村存在道路硬化不足、%的农村居民反映教育医疗
资源短缺。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养
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让农村
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例如,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行动,到 2025 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卫生
厕所普及率达到**%,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这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农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农业
现代化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品
牌影响力弱等问题。2024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
产值比仅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由增产导
向转向提质导向。通过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到 2025 年实
现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
破**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25 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
之年,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紧扣中央
一号文件部署,聚焦“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主线,以“清
单化”管理压实责任,以“项目化”推进确保实效,坚决打好三
场硬仗: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根基;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土地、资本、人才”要素
活力;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绘就“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
的壮美画卷。全市上下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
劲头,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生
根、开花结果。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农业发展根基。一是推进高
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
要求,2025 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改造提升万亩,重点
在**(如东北黑土区、平原灌区等)推进田、土、水、路、林、
电、技、管综合治理。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秸秆还田、
深松整地等技术,确保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年均提高**%以上。同
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提
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二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深化与**(如高
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展种源
“卡脖子”技术攻关。2025 年,重点推广**(如优质水稻、抗
病虫害玉米等)新品种个,建设智能温室、数字牧场等示范项目
个。通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在**(如蔬菜、水果
主产区)建立物联网监测体系,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降低
生产成本**%以上。三是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落实稻谷、小
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
确保种粮农民收益稳定。建立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机制,对粮食
产量超万吨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同时,加强粮食产后
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粮食烘干中心个,减少产后损失率至**%以
下。
(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