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稳步推
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025 年 2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
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
当其时。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
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稳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战略思维谋政策布局,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
(一)锚定战略核心,构筑体系架构。锚定国家高质量发展
战略目标,围绕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关键定位以及独特的资源、
产业禀赋,精准发力,靶向施策。置身于转型综改、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布局中,打造要素保障体系,推
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成为民营企业对接国
家战略的坚固桥梁,全方位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
经济在国家战略指引下蓬勃发展。
(二)紧扣政策落地,强化执行实效。紧扣政策落地见效这
一核心目标,全力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构建省
级统筹、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高效政策落实体系,强化政策之
间的协同联动与无缝对接。定期开展政策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引
入专业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运用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全面、
客观、深入地剖析政策实施效果。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对执行
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与堵点,迅速响应、靶向攻坚,及时调整优化
政策执行路径,确保政策精准滴灌到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充分
沐浴政策阳光,尽享政策红利。
(三)着眼长远发展,优化动态适配。着眼于民营经济长远
发展目标,前瞻布局,主动作为。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
动态变化,持续优化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诉
求收集办理工作,对不合时宜的滞后政策果断废止,对现行政策
进行优化升级,同时立足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提前谋
划、出台一批前瞻性强、针对性优的新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筑牢坚实的政策根基,注入源源不断的制度动力。
二、以全局视野补融资短板,畅通民营经济血脉经络
(一)聚焦金融服务,强化精准投放。聚焦国家金融服务实
体经济政策导向,以攻坚之势推动金融机构全面优化内部考核机
制,将民营企业贷款投放比例提升作为关键指标,纳入重点考核
范畴。督促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深入调研民营企业需求,引
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特性,创新开
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专属信贷产品,打破
传统抵押担保束缚,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确保金融活水精准
流向民营经济领域。
(二)围绕资本运作,拓宽多元路径。围绕国家资本市场
改革总体部署,靶向发力,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培育指导力度。
建立“政府+市场”协同培育机制,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
式参与企业股改上市。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运用债券发行、
资产证券化等多元融资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全国中
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持续优化融资
结构,大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为民营企业发展引入更多源头活
水。
(三)着眼长效机制,完善担保支撑。着眼构建长效金融服
务机制,系统谋划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融资担保行
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健全省市县三级担保体系。
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政策工具,引导担保机构降低担
保费率、扩大担保规模,切实增强民营企业融资增信能力,有效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以创新理念促产业升级,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
(一)锚定创新驱动,加大研发力度。锚定提升民营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主动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聚焦煤炭清洁高效
利用、装备制造智能化、新材料研发等关键领域,全力突破一批
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建各类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
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民营企业在产业链、
创新链中迈向中高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对标新兴赛道,推动转型布局。对标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实际需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
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充分
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投资补助等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支持民营
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增长点,助力民营经济实现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优化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立足品牌核心,提升竞争实力。立足提升产业竞争力
这一目标,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品牌至上的发展理念,靶向发力
推动民营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挖掘特
色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鼓励民营企业积
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
务的附加值,以品牌引领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