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作风建设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
为全面贯彻县委巡察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关于作风建设专
项巡察的反馈意见》要求,确保整改任务高质高效推进,经局党
组专题会议研究,现针对反馈意见涉及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如
下。
一、指导思想与整改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中
央及省市县委巡察工作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组
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巡察整改与主题教育常态化
相结合,突出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聚焦党的建设、从严治党、
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构建"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机制、堵
塞一批漏洞"的闭环体系,切实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财政事业
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整改目标。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确保党的领导贯穿整
改全过程。通过整改,着力解决政治站位不高、政治责任虚化、
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切实将巡察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际成
效。二是压实主体责任,构建闭环整改体系。督促被巡察单位党
组织切实扛起整改政治责任,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责
任清单、任务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落实,形成"发现
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的完整链条。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
部门强化日常监督,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问责,确保整
改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底。三是着眼长效机制建设,推进
标本兼治。既要聚焦具体问题抓立行立改,更要深挖制度漏洞和
机制缺陷,通过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制度执
行,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注重
将巡察整改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与完善治理体系相贯通,通过解
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带动整体工作提升,真正实现整改一个问题、
规范一个领域、完善一套机制、巩固一方政治生态的叠加效应。
二、整改内容
(一)文风会风不实不正、搞文山会海方面的问题
1.文件材料存在冗余化倾向。在日常工作中,撰写文件时过
于注重面面俱到,导致部分文件内容堆砌,重点不突出。例如,
在起草一份关于业务工作部署的文件时,加入了过多的背景阐述
和宽泛的指导原则,而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责任分
工等关键内容,却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使得文件的实用性
大打折扣。此外,文件的逻辑结构不够清晰,段落之间过渡不自
然,读者难以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件的核心要点,与“短实新”的
文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整改措施。实施文件精简工程。建立“必要性审查-精准化
起草-实效性评估”闭环机制。在文件起草前,由相关部门对文
件的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查,避免不必要的文件印发。对于确需起
草的文件,要求起草人员深入了解工作实际,精准把握核心业务,
突出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件起草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
进行实效性评估,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不断优化文件内容和格
式,推动文件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例如,在起草一
份关于某项政策实施细则的文件时,首先由政策制定部门和业务
执行部门共同评估文件的必要性,确保文件能够切实解决实际工
作中的问题。在起草过程中,明确文件的核心要点,对政策的具
体实施步骤、责任部门、时间节点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避免模
糊不清和歧义。文件发布后,定期收集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反馈
意见,对文件的实效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修订和
完善。
2.会议管理缺乏科学性。会议安排常常缺乏精心策划,时间
冗长、议题分散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些会议中,议程设置不合
理,没有明确的主线和重点,导致讨论过程混乱,参会人员各说
各的,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例如,在一次工作协调会议上,同
时讨论了多个互不相关的议题,每个议题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
深入讨论,最终会议结束时,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既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又未能充分发挥会议的决策效能,与“精
简高效”的原则相悖。
整改措施。优化会议治理体系。推行“议题预审-限时发言-
效果追踪”管理机制。在会议召开前,要求各议题提出部门对
议题进行充分准备,提交详细的议题说明和相关资料,由会议组
织者对议题进行预审,确保议题明确、有讨论价值。会议过程
中,规定每位参会人员的发言时间,避免冗长拖沓的发言,提高
会议效率。会议结束后,对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办,
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会议决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例如,
在组织一次项目推进会议前,项目负责人提前提交项目进展情况
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资料,会议组织者对这些资料进
行审核后,确定会议的核心议题和讨论重点。会议中,规定每位
发言者的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围绕议题进行简洁明了的阐述。
会议结束后,形成会议纪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并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通报。
3.工作汇报存在形式化倾向。个别汇报材料过于注重形式和
包装,而忽视了实际内容。在数据罗列方面,只是简单地列举数
字,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无法让听众或领导了解数据背后
所反映的工作成效、问题以及趋势。在事实陈述方面,缺乏深度
和细节,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情况作为支撑,
使得汇报内容空洞无物,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
与“求真务实”的精神存在偏差。
整改措施。强化实干导向机制。构建“问题导向-数据支撑-
成效评估”汇报体系。要求工作汇报紧紧围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汇报过程中,注重用数
据说话,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为问题
的分析和解决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效评估机
制,对工作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虚假政绩和形式主义。
例如,在进行季度工作汇报时,汇报人首先梳理本季度工作中遇
到的主要问题,然后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
影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汇报工作成效时,不仅要列举
取得的成绩,还要通过与目标任务、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数据的
对比,对成效进行客观评估,确保汇报内容真实可靠、有价值。
(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存在差距方面的问题
1.协同治理效能不足。在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过程中,各部门
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同部门之
间的减负政策和措施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导致政策
执行过程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