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2 日内蒙古通辽市直事业单位遴
选笔试真题及解析(A 卷)
第一题:客观题(10题,每题 2分,共 20分)
内容涉及公文、高质量发展、作风建设;
2024 年 12 月,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六个行动内容: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助企行动、就业促
进行动、节水行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第二题:论述题(10分)
论述:中央八项规定第一项要求就是改进调查研究。
明确: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
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
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
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
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
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
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问题:请你谈谈对深入调查研究的基本认识,字数不限。
党的十八大后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第一项就对“改进调查
研究”作出要求。这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调查研究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联
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改进作风的重要环节。
加强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宗旨的重要方式。只
有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和把握社会方方面面真实情况,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是反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的有效保障只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才能反对和克服形
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个地方、部门和
单位正确贯彻执行。加强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科学决策
的重要手段。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
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一要求“深”,就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
得差的地方去,深入调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实事做
到群众心坎上。二要求“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搞浮
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
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三要求“细”,
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全面掌握情况,不断提
高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四要求“准”,要把“准的要求贯
穿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交换比
较、反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
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五要求“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
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
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共 18分)
材料 1:背景和一些顶层设计,如印发《方案》,以及召开
活动。
材料 2-3: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
材料 4:企业反映的一些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如多头检查、
人才短缺等。
问题 1:根据给定材料,谈谈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9 分。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
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营商环境就像阳
光、空气、水和土壤,是让经营主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
缺的要素。优化营商环境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重要之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需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
出位置。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必然要求。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最好
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
改革全过程,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
法治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以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抓改革、促开放,
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抓营商环境就是
抓发展。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助力企业
降本增效,力争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通辽发展的“金字招牌”,
让各类企业在这里安心扎根、不断做优做强做大。
问题 2:针对材料 4 中企业反映的问题,请你提出具体的解
决举措,字数不限,9 分。
一是建立联合检査机制。运用“我要执法”APP 整合执法资源,
统规划检查任务,减少重复检查;设立检查审批制度,明确检查
标准和频次,避免随意检查。
二是完善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出台人才补贴、
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发挥“科创专员”作用,吸引高端人才助力
企业发展
三是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优化“产业+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
服务,扩大“融资码”覆盖范围;完善线上政策直达平台,建立“服
务管家”一对一辅导机制,确保政策精准推送、企业应享尽享。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5分)
材料 1:2025 年 4 月 29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
时,走进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模速空间”,详细了解产品功能
和市场行情,还饶有兴致地戴上智能眼镜亲身体验,同现场青年
创新人才亲切交流。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
轻人的事业。”
材料 2: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文件,如《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上海
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
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 年)》《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
的实施方案》等,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
持与保障。
材料 3:关于内蒙古的智能农业和数字通辽的一些内容。
问题 1: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字数不限,8 分。
一是信息获取更便捷。互联网汇聚海量资讯,人们能随时随
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查阅新闻、学习知识、欣赏文化作品,
拓宽视野。
二是社交方式更丰富。社交媒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