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镇党委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的表态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镇党委书记在乡村振兴 工作推进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此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发言。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 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真抓实干、 奋勇拼搏,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 地认识到,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 足。接下来,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就做好下一步乡村振兴 工作作如下表态。 一、夯实产业根基,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 提。我们将立足镇情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 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产业兴则乡村兴,特色强则产业强。我们将聚焦优势产 业,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一是巩固提升 传统产业。加大对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传统产业的扶持 力度,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 产量和品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 质量安全。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我镇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产业等新兴 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和休闲农业园区,完 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 闲度假。三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各村实际,培育发展一 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如**村的中药材种 植、**村的特色养殖、**村的手工编织等。加大对特色产业的 扶持力度,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实现规模 化、产业化经营。 (二)促进产业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 径。我们将加强产业之间的联动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 业附加值。一是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 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多元化的农产品加工产 品,提高农产品的转化率和附加值。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为 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二是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 合。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农业保险等服务业,为农 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 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产业与文化、 旅游融合。挖掘和整合我镇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 等资源,将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 旅游品牌。举办文化旅游节、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升我镇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搭建产业平台,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平台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支撑。我们将加强产业平台建 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按照“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 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建设现代农 业产业园,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二是 打造返乡创业园。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退役军 人等返乡创业,建设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场地、资 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培育一批返乡创业典 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三是构建产业 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研 发、检验检测、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等服务。加强与科研院 校、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银企对接平 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资金融通。 (四)强化产业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新优势” 品牌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和打 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农产品品牌和产业品牌。一 是加强品牌培育。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品牌意 识,加大品牌培育投入,加强品牌策划和推广。鼓励企业申 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 产品地理标志),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二是加强品牌 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我镇农产 品品牌和产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 会、交易会等活动,展示我镇农产品和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提 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强品牌保护。建立健全品 牌保护机制,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 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秩序。 二、强化人才支撑,筑牢乡村振兴“智力库”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 我们将坚持人才强镇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 度,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 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培育本土人才,挖掘乡村发展“内生力” 本土人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了 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加强本土人才培育,激发 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劳动 力的实际需求,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种植养殖等职业 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培训基地,邀请专 家学者、技术能手进行授课,确保培训效果。二是培育新型职 业农民。通过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服务等方式,培育一 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新型职业农 民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选 拔和培养一批农村创业带头人、科技示范户、乡土人才等,建 立农村实用人才库,为他们提供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资金支 持等服务。鼓励他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 富。 (二)引进外来人才,注入乡村发展“新活力” 外来人才带来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 补充。我们将加大外来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我 镇创新创业。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在住 房、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待 遇,吸引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前来我镇工 作。二是搭建引才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 关系,搭建引才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设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等,吸引高端人才前来我镇开展 科研和技术服务。三是开展柔性引才。采取兼职、顾问、项目 合作等灵活方式,引进外地人才为我镇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 持。邀请外地专家学者定期到我镇开展讲座、培训、指导等活 动,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等方面的问题。 (三)优化人才环境,激发人才发展“创造力” 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 我们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 的生活条件。一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 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 兴规划、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 长、发挥作用。二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人才 公寓、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等,为人才提供舒适的生活环 境。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人才的宣传和表彰,营 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在乡村 振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和政策扶 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人才机制,保障人才发展“持续性”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是保 障人才队伍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完善人才工作机 制,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 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对 人才的系统性培养。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不同 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开展个性化培养。二是建立人才评价 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原则,建立科学 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注重对人才在乡 村振兴工作中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才,给 予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晋升机会。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基 金,对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助和奖励。 三、繁荣乡村文化,涵养乡村振兴“精气神”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我们将坚持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 和践行文明新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让乡村充满活力、和谐 有序。 (一)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 传统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标志。 我们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乡村传统文化焕发出 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开展传统文化普查。组织力量对我镇的 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传统文化名录和数据库,摸 清传统文化家底。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对我镇的古建筑、古遗 址、古树名木等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落实保护责任,制定保 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三是传承传统技艺。对我镇的传统手 工技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进行挖掘和整理,建立传承基 地,培养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 展。 (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乡村“生活” 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我们 将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加大对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 书屋、文化广场、戏台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完善设施设 备,提高使用效率。二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送戏下 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农民群众 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农民文化节、广场舞比赛、书法绘画展 览等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三是发展 农村网络文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上文化活动,传播优 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理念。建设农村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为 农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 (三)培育文明乡风民风,树立乡村“新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 要保障。我们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良好的家风、民风、 村风。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社会意识。 二是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 良风气专项整治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 式,树立文明新风尚。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 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 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乡村“实力”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依托 我镇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 展。一是培育文化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社会资本 投资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企业、文化专业合作社、文化个 体户等文化产业主体。二是开发文化产品。挖掘我镇的文化资 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民俗文化产 品、旅游纪念品等。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品牌建设,提 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和景点,如传统文化体验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加强文化旅游 宣传推广,提高我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改善生态环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 要保障。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 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