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系统乡村振兴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
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贯彻落实情况
(一)夯基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是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速。投入 XX 万元,按照统一
建筑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置清单,完成 XX 个村卫
生室的房屋改扩建、功能分区优化和设备提档升级。新增配置
DR(数字化 X 线摄影)机 XX 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XX 台、
便携式彩超仪 XX 台、健康一体机 XX 台等关键设备。目前,全
县/市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提升至 xx%,硬件服务
能力大幅改善。二是创新巡回医疗服务覆盖“最后一公里”。组
建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药师组成的“车载健康驿站”
(如 5)支服务队(每个车载 CT/DR/B 超/心电图/基本检
验功能),制定精准巡诊排班表,深入 XX 个偏远、交通不便行
政村(空心村),常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XX 场次,累计免
费提供健康咨询、疾病筛查、慢病随访、送药上门服务 XX 万人
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远问题。三是强化重点慢病网格化精细管
理。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整合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为辖区内
XX(如 5)万名高血压、XX(如 3)万名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
群建立了动态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包含基本信息、健康状况、
诊疗记录、随访记录等。依托基本公卫服务团队,推广“定时提
醒+上门随访+医共体专家下沉指导”模式,重点人群规范管理
率提升并稳定在 xx%。
(二)促融合,深化医防协同机制
一是织密智能化预防接种网络。在 XX(如 10 个乡镇卫生
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实
现预约登记、接种告知、信息确认、冷链监控、留观提醒全流程
数字化、无纸化管理,优化流程减少等待时间。经广泛宣传动员,
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 xx%以上。二是
创新数字化健康干预平台应用。自主开发/引入集成式“乡村健
康云管家”小程序,覆盖 XX(如 20)万名注册用户。基于健康
档案和生活方式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并向重点人群推送个性化的
健康资讯、疾病风险预警、用药提醒、复诊通知等 XX(如 50)
万条次。探索“点单式”签约服务,重点人群(65 岁以上老人、
慢病患者、孕产妇、0-6 岁儿童、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
率达 XX%。三是中医药服务阵地延伸下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
治未病、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在 XX(如 60%)的村卫生室和所
有乡镇卫生院建成规范化“中医阁”,统一配备中医诊疗设备(针
灸针、火罐、艾灸盒、理疗仪等)。大力推广艾灸、刮痧、拔罐、
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 X 类以上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累计服务居民 XX 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
认可度。
(三)强队伍,破解人才短缺瓶颈
一是实施本土化定向医学生招录培养。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医
学生免费培养政策,今年新招录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等专
业定向生 XX 名,均为本地生源。确保学生录取后即签订定向就
业协议,明确毕业后落实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并按规定发放学
费补偿和生活补助,从源头稳定基层队伍。二是创新“县管乡用”
柔性流动机制。在县域医共体内推行编制岗位“县管乡用”改革,
统筹县级医院编制资源。年初选派县级医院业务骨干(主治医师
及以上职称)XX(如 15)名,全脱产/半脱产下沉至 XX 个乡
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科室负责人或驻点工作,期限 1-2 年。
骨干专家“1 人”需带教培养“N 名”乡镇医生和村医,建立
“1+N”师徒帮带小组 XX 个,考核内容包括门诊量、带教人
数、技术提升项目等。三是建设区域性基层技能实训基地。投入
XX 万元,依托 XX(某实力较强)县医院/中心卫生院,建成
腹腔镜模拟训练中心(模拟箱+模拟器)、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
室、基本急救操作训练平台等 XX(如 3-5)个实用技能实训平
台。采取小班制、实操为主的模式,分批次轮训村医 XX 人次,
重点提升常见病诊疗、急诊急救、公共卫生、基本检验及设备操
作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仍存盲区。XX 个位置特别偏远或人
口稀少的行政村,目前仍缺乏注册执业(助理)医师长期稳定坐
诊,主要依靠乡聘村用人员或巡回医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与连续性不足。原因在于:地理条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