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商联2025年上半年工
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以来,县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将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
务,立足县域区位特色和“农业强县、能源新县、文旅名县”的发展定位,强化政治引
领、聚焦服务实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县民营经
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治引领,厚植民营经济“根与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
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推动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一是构建立体
式学习体系。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上半年组织覆盖民营企业家、商会负责
人、年轻一代创业者等专题学习会、座谈会、培训班*场,联合县委统战部、县委党
校开发特色课程,邀请省委党校专家、本地老企业家开展“政策+案例”双轨解
读,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方针与县域民营经济从“煤电独大”到“多业并举”的
转型历程结合,增强教育的代入感。二是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依托丰富的红色资
源,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本土历史深度融合。组织民营经济人士赴*革命遗址、县烈士
陵园开展“寻根铸魂”主题活动,通过参观革命旧址、聆听“边区民营经济支援前线”故
事,引导企业家从“看得见的红色记忆”中感悟初心;联合县文旅局策划“重走晋蒙古
商道”研学线路,串联古城、古堡等历史节点,让企业家在体验“万里茶道”商贸文化
中坚定发展信心。三是树立标杆式典型示范。开展“民营经济之星”评选活动,重点挖
掘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就业带动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上半年评选
出“优秀民营企业家”“光彩事业先进个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名,通过县融媒体开
设“民营企业家故事”专栏,专题报道他们的创业经历和反哺家乡事迹(如返乡青年创
办的小米深加工企业,带动不少农户增收),在全县推动形成“学典型、当先进”的浓
厚氛围。
(二)服务中心大局,激活民营经济“源动力”。坚持“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
延伸到哪里”,以“精准滴灌”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的主力军。一是政企沟通“零距离”。建立“1+3+N”常态化沟通机制(“1”即县长牵
头,“3”即工商联、行政审批局、税务局,“N”即重点行业协会),上半年召开政企座
谈会、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场,收集企业诉求多条,涉及融资难、用地紧、人才缺
等领域。针对融资问题,联合县金融办、邮储银行推出“*商贷”专项产品,为多家小
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针对用地需求,推动县政府将部分闲置工业用地优先配置给
高成长性民企;针对人才缺口,协调县人社局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为企业引
进技术工人*名,企业满意度较高。二是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深度参与《优化营
商环境十五条措施》《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定,提
出“简化审批流程”“减免小微企业房产税”等多条建议被采纳。组建“政策翻译官”团
队(由工商联干部、律师、会计师组成),开展“政策进万企”活动,通过“上门解
读+直播培训+案例示范”,推动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累计举办政策宣讲
会*场,帮助2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费*万元。三是创新驱动“强
引擎”。围绕“农业立县”战略,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行
动”,重点支持小杂粮、羊肉、光伏三大优势产业。在农业领域,推动成立“小县杂粮
产业联盟”,整合多家加工企业资源,共建标准化种植基地,研发小米、黄米地理标
志产品,产品溢价明显;在工业领域,联合县工信局举办技术创新大赛,鼓励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推荐*个项目获省级“专精特新”认定,帮助多家企业获得专利授
权;在服务业领域,支持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龙头景区与美团、抖音合作开
展线上推广,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长。四是社会责任“显担当”。深化“万企兴万村”行
动,引导民营企业与乡村振兴重点村“一对一”结对,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如生态农
业有限公司在*乡投资建设黑猪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多个村集体增收;县光伏发电有
限公司在*镇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可为村集体分红若*万元。上半年全县民营企
业大力投资乡村振兴,实施产业项目,充分带动就业。同时,完善光彩事业激励机
制,开展“爱心企业”评选,引导企业参与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开展捐赠款
物,为县第一中学捐建“民营企业家励志奖学金”,惠及贫困学生*名。
(三)加强自身建设,锻造服务民营经济“硬支撑”。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
能力提升推动效能升级,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商会建设“提质效”。深入推
进“四好”商会建设,制定《商会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组织架构、活动开展、会员
服务等多项指标。上半年新建行业商会*家(如县物流行业协会、电商协会)、异地
商会1家,实现规上企业商会覆盖率达较高水平。建立商会考核评价机制,对年度活
动较少的商会约谈负责人,对表现突出的商会给予一定经费补贴。推动商会党建全
覆盖,成立商会党支部*个,开展“党建+业务”联建活动多场,如物流协会党支部与县
交通局党支部联合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解决物流车辆通行难题。二是干部队
伍“强本领”。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理论+实践”双轨培养
模式提升干部能力。上半年组织干部参加省、市工商联业务培训*次,邀请县委党校
教师开展“民营经济政策解读”“沟通协调技巧”专题讲座多场;选派年轻干部到县税务
局、行政审批局跟岗锻炼,到龙头企业蹲点调研,切实掌握企业经营痛点。建立“周
调度、月通报、季考评”机制,将服务企业成效与干部评优挂钩,倒逼干部主动作
为。三是数字赋能“提效率”。推进“数字工商联”建设,持续升级官网、微信功能,开
发“民企服务平台”小程序,集成政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