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80 年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
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
的历史转折点。抗战 14 年,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爱国主义精
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
模范行动,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
强核心,无愧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民
族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这段波澜
壮阔、荡气回肠的历程,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
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
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刻总结,是掷地有声、颠
扑不破的历史结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
论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
位和伟大贡献,在新征程上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
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
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在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
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方向、大势、全局,为全
民族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引领作用。面对穷凶极
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我们党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率
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基于对政治形势的科学分析,作出了
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重大判
断。纵观抗战全过程,无论是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顽强抵抗,
还是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无论是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还是确立全面抗战路线,我们党始终勇立潮头挺膺担
当,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把指导抗战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源
泉,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确立了党在抗战时
期的方针、任务和政策,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
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一部同仇
敌忾、浴血山河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
运筹帷幄中作出正确战略预判和政治决断的伟大实践史。我
们党准确把握抗战规律,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并实施
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全民
族抗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制胜路线图。我们党开辟广大敌后
战场,游击战争成为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争手
段和战争样式,游击军和游击战逐步向正规军和正规战发展,
最终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力量和战法。敌后战场在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到战
略反攻阶段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和
战略基地。抗战期间,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 12.5 万余次,歼灭日、伪军 171.4 万
余人,建立 19 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 100 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 1 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满怀自豪地指出,“我
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
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鉴往事,知来者。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
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的根本所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进一步展现了我们党的强大
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彰显
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凡的战略擘画能力和策
略运用水平。新征程上,全党必须始终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
导力量,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身体力
行“两个维护”这个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
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用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用好改革开放这个
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坚持把高质量发
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加注重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相统一,确保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二、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奠定了战胜侵略者最
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
者、鼓舞者、实践者,积极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全体中华儿女共御外敌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面对中日两国的悬殊力量对比,要取得抗战胜利必须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 1932 年 4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提出“领导全中国工农红
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
中国”,到 1935 年 10 月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 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明确
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
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正式形成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共产党员
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
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我们党在认识和
实践上不断深化,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老百姓。
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创造了
前提条件。十年内战,数不清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国
民党反动派的杀害。西安事变发生后,党内外许多人对释放
蒋介石想不通。1936 年 12 月 28 日,毛泽东同志到红军大学
讲演,有学员问为什么不能杀蒋介石,毛泽东同志回答:如
果仅仅从我们党的私仇出发,杀蒋介石来解恨,忘记了民族
危亡这个大局,那还能称马列主义的政党吗?1937 年 9 月,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
此开创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抗敌
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
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
国民党统治集团出现动摇妥协和反共倾向,中国共产党始终
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
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打退和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
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抗日高于一切”,表现出宏大的气
度格局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和凝聚一切抗日的阶级、阶
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
侨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