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上半年国企建筑行业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 年上半年国企建筑行业意识形态分析研 判报告 2025 年上半年,**建筑集团党委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系统地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精准地落实党中央关于 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 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一重要使命任务,紧密贴合国企建筑 行业在深化改革进程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压实主 体责任,全方位强化阵地管理,积极防范并化解各类风险。现将 相关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 (一)工作成效与亮点 1.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常态化的要求下,集团党委 积极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活动,共计 12 次,广泛覆盖 党员干部达 1800 人次。在学习过程中,重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安全生产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等一系列至关重 要的论述。通过深入学习这些论述,党员干部们深刻理解了国有 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使命担当,进一步明确了在建 筑行业中如何将党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推动企业向着更 加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方向发展。二是借助纪念新中国成立 76 周年、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集团 精心组织了“红色工地”系列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集团在 32 个重点项目设立了“党建文化长廊”。这些“党建文化长廊” 犹如一个个流动的红色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以直观、生动的形 式带到一线施工现场,深入到各个班组之中。通过展示党的光辉 历程、伟大成就以及建筑行业中的模范事迹等内容,不仅丰富了 一线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 深入基层,让广大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随时接受党的思 想洗礼,增强对党的忠诚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2.压实责任链条,完善制度体系。一是集团对《意识形态工 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在修订后的细则中,明确 而细致地划分了党委班子、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三级责任清单,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并且赋予了15%的权重。 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集团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明确 责任和量化考核,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日 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增强了他们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责任感和 主动性。二是建立了“季度研判+专项督查”机制,这一机制为 集团及时掌握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 年,集团召开了 2 次专题党委会,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深入分析 和研究。在这些会议上,全面排查出 8 类风险点,并针对存在问 题的 3 个责任部门进行了约谈整改。通过这种及时发现问题、迅 速解决问题的方式,集团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个动态管 理、有效监督的闭环系统,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 向发展。 3.创新宣传载体,壮大主流舆论。集团倾力打造“智慧党建” 平台,这一平台融合了先进的 BIM+VR 技术,为党员职工带来 了沉浸式党课教育的全新体验。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党员 职工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或建筑项目的实际操作环境之中,更加 直观地感受党的伟大历程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该平台的应用 覆盖职工达 5000 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党员职工参与党课学习 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党的思想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集团在“一带一路”海外项 目中设立了“中国建造文化驿站”。这些驿站犹如一座座文化交 流的桥梁,向世界讲述中国国企在海外建设中的担当故事。通过 展示中国建筑技术、企业文化以及与当地合作共赢的成果等内容, 不仅提升了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增强了当地民众对 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的认同感。其中相关的成功案例得到了国资 委宣传局的广泛推广,为其他企业在海外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 了有益的借鉴。 4.聚焦行业特点,服务发展大局。面对“智能建造”“双碳 目标”等国家战略,集团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机 遇和新挑战。为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集团开展了“工匠精神大 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讨论,深入探讨如何 在建筑行业中践行工匠精神,如何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建筑生产过 程,以及如何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 续发展。通过这一活动,集团选树了 46 名技术标兵,他们在各 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激励着更多的员工不断追求卓 越,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 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集团充分考 虑到施工可能对周边群众造成的影响,积极联合属地社区开展 “工地开放日”活动。这一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建筑 工程施工过程、安全措施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窗口,有效地化解 了群众对施工扰民的疑虑。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集 团及时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增强了群众对建筑项目的理解和支持。 与以往相比,信访投诉同比下降了 27%,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 “工地开放日”活动在改善企业与群众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研判 (一)外部环境风险 1.国际舆论博弈加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集团的海外项目 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日益显著。个别西方媒体出于政治目的或商 业竞争等因素,恶意炒作“中国基建债务陷阱论”。这种不实言 论在国际舆论场中传播,可能会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基建项目的 认识,影响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和声誉。因此,集团必须 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国际舆论动态,同时构建完善的对 外话语体系,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基建项目的真实情 况,包括项目的投资模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当 地就业和民生改善的积极影响等内容,以正视听。 2.行业竞争意识形态化。在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中,部 分竞争对手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散布“国企 效率低下”等不实信息。这种恶意抹黑行为不仅损害了集团的品 牌形象,也可能影响到市场对国企建筑企业的信任和认可。集团 需要加强品牌形象的维护和宣传工作,通过展示自身在项目管理、 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和成果,打破不实言论的干扰,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内部管理短板 1.阵地建设存在盲区。在集团的员工构成中,农民工群体占 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然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