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书记党课:以优良作风保障基层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书记党课:以优良 作风保障基层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总结经验启示,进一步坚定理性信 念,增强党性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 大背景下,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作风建设。 一、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更是观察人心向背 的“风向标”。作风正则民心顺,民心顺则事业兴。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 关乎生死存亡,须臾不可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刹“四 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大家务必清醒:作风建设只有进行 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拓展成果。为什么作风 建设如此重要? (一)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 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政党如果作风不正,就会失去人民群 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失去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 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 垮台。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并 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赢得了人 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我 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如果镇村干部作风漂浮、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哪怕 只是少数人、个别事,都会像“白蚁蛀堤”一样,严重侵蚀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最终 动摇国本!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二)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 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 势,而作风问题的核心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只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 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 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反之,如果作 风漂浮、脱离群众,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大家想想,如果群众到镇里 村里办事,遇到的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甚至“吃 拿卡要”,群众会怎么看我们?会怎么评价党和政府?这种“负能量”积累多了,就会 像“防火墙”一样,把党和群众隔离开来,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我们镇村干部是党 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神经末梢”。我们的作风,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 切。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 心人。 (三)作风建设是推动镇村工作落实的保障。镇村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 桥梁和纽带,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镇村两级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 绪,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各个方面。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作 风,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但有的地方,乡村振兴规划做得漂亮,但停 留在纸上墙上;有的地方,迎接检查搞突击,群众得不到真实惠;有的干部,习惯 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就是不愿深入田间地头解决问题。这些“花 架子”、“虚功夫”,耗费资源、贻误战机,群众深恶痛绝。当前,乡村振兴任务艰巨 繁重,矛盾风险挑战交织叠加。镇村干部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 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确保中央和省 市县委的决策部署在镇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作风建设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 干,作风状况是其政治品质、党性修养、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关乎干部队伍的整 体形象和战斗力。作风好,则队伍强,像谷文昌、杨善洲、黄文秀这样的优秀党员 干部,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 火炬。好作风能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战斗力。作风差,则队伍散,反之,如果干部 队伍中滋长“庸懒散浮拖”、精神懈怠、甚至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必然导致人心涣 散、士气低落、工作瘫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事业。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引导 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镇村干部队伍。 二、中共党史上作风建设的经验启示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同 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 提供了宝贵启示。 (一)注重思想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根源在 思想。只有理论清醒,政治坚定,行动才有方向,作风才有根基。面对党内思想不 纯、作风不正的问题,我们党开展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亲自撰文、 作报告,强调“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 整顿文风”。通过系统学习、深刻反思,全党思想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战和解放战争 胜利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这启示我们,思想教育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总开关”。长征 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临走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 人。“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个故事 生动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源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思想教 育,就是要让这种信念入脑入心。 (二)注重以上率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的言行是无声的命 令、最好的榜样。周恩来同志一件睡衣补了又补,穿了20多年;朱德同志和战士一 起挑粮上山,“朱德的扁担”传为美谈;彭德怀同志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 动。他们用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塑造了党的优良作风形象。党的十八 大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贫困地区、田间地头,轻车简从、 务实亲民,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正是党中央的以身作则,带动了全党作风的深 刻转变。 (三)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 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 优良作风的体现。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面对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毛泽东 同志历时32天,步行700多公里,深入湖南5个县进行实地调查,写出了《湖南农民 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光辉著作,用事实批驳了错误观点,指明了革命方向。这就是 调查研究的巨大威力。上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的干部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 作,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经验。这充分说明,只 有真正沉下去,了解群众诉求,才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