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的调
研报告
为切实掌握近年来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具体情
况,今年 4 月至 5 月,区人大常委会对近三年来全区打击治理电
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了解打击治理电信网
络诈骗工作的体系建立、预警宣防、涉诈重点人员管控等情况,
听取了区政府、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公安局、区教委、区经济
信息委、部分银行及通讯运营公司等单位的工作情况及意见建议。
经区第 X 届人大常委会第 X 次会议审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党政主导,打击治理工作体系基本建立。一是领导高
度重视。我区成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
组,领导小组下设区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指挥部,由区委常委、区
委政法委书记,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为双指挥长,指挥
部下设办公室在区公安局,并定期召开联席会,研究调度重点工
作,推动打击治理工作纵深开展。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区人民政
府先后出台了《X 区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X 区反诈宣
传方案》等文件,公安机关建设了“打、防、管、控、治、建”
一体化实体化运作的智慧侦察实战中心,组建了 12 人的专业队
伍,落实专项资金 100 万元,用于日常工作开展。三是压实工作
责任。下发了《X 区全民反诈专项行动考核实施细则》《X 区全
民反诈专项行动约谈工作方案》等文件,对 2021—2024 年打击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实时对打击治理电诈不力
的单位发出工作提示函,并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和平安建设绩效考
核范畴,逐级压实责任,基本建立起党政主导、公安主打、部门
协同、群众参与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网格四级联
动工作格局。
(二)严打当先,打击犯罪工作质效不断提升。一是强化科
技支撑,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积极接入公安部电诈
判断模型,专人研判,实时更新,确保对本地窝点实时精确打击。
二是创新技法战法。通过开展“断卡”“云剑”“断流”“斩链”
“拔钉”“清源”行动,加大涉“两卡”犯罪的打惩力度,推动
涉诈、涉偷渡、涉帮信等交织违法犯罪联动打击。三是提升法律
质效,快侦快打现行犯罪。发挥“公检法”主侦主打作用,建立
公检法协同办案机制。公安机关按照“精准研判、精确打击”总
要求,对贷款、理财、网上兼职、网络购物退单、冒充机票退单
短信链接、刷单、杀猪盘和冒充客服等高发案件开展集群打击。
区检察院适时介入侦查,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有效收集证据,对电
信网络诈骗案件适时分案移送和起诉。区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
件规范细化案件审理方案,确保类案同判。2021 年以来,全区
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工作共计打掉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27
个,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433 件,抓获电诈及上下游犯罪嫌疑
人 510 人,抓获非法出境人员 12 人,批捕 35 件 51 人,起诉 55
件 120 人(含帮信罪、掩隐罪)。区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案件 20 件 47 人。
(三)多措并举,防范治理力度不断增强。一是建立预警拦
截机制。开通“96110”反诈专线,对接公安部 AI 反诈预警系统,
实现“110”“96110”、报警人三方通话以及挂机短信提醒、短信
群发等功能,公安机关基本做到“实时预警”“有效预警”。二是
加强“人、卡”数据管控力度。建立银行账户快速查控银警协作
机制,实现了银行机构对全区范围内涉案账户快速查询、紧急止
付、快速冻结和可疑账户的管控。通信运营商对各类异常使用行
为的高风险卡开展二次实名认证,对首次开卡用户资格进行严格
审核,建立健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模块,实现了运营商信息
互通联动。2021 年以来,抓获“两卡”嫌疑人 478 人,依法惩
戒两卡失信人员 132 人,缴获涉诈手机卡、银行卡 426 余张,收
缴 GOIP、VOIP 类设备 81 台。三是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公安机
关制定《滞缅涉诈重点人员劝返工作方案》《加强涉诈重点人员
管控攻坚月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各乡镇(街道)对滞留境外
的 83 名涉诈高危人员严格执行“一人一档案、一人一专班、一
人一对策”制度,形成“一把手”负总责、驻村领导具体抓,层
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引导滞留缅北人员家属、亲属积极参与劝
返工作,目前已劝返 71 人。四是止付挽损更加高效。区公安局
采取“线上+线下”追赃模式,依托大数据合成作战中心,线上
研判追踪,深挖彻查、精准获取销赃渠道,2021 年以来共计止
付涉案资金 1.6 亿余元,冻结涉案银行卡 6991 张次,冻结涉案
资金 1.59 亿元。
(四)全民参与,“全社会宣防”体系基本构建。一是面上
持续营造氛围。各乡镇(街道)、村社及有关部门深入宣讲识诈
防诈知识,利用横幅、标语、海报等,强化反诈宣传。三年来,
共开展专题宣传 300 余次,举办专题讲座、宣传活动 450 余场,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15 万份。运用自媒体矩阵,依托各大媒体网
络平台,发布反诈新闻稿件 356 篇,发布微博、微信宣传作品
5000 余条。二是线上抓实预警劝阻。强化预警劝阻,及时发现
潜在受害群众,组建预警劝阻宣传队伍,完善精准劝阻体系,提
升预警劝阻效能。截至 5 月底,共精准预警 16 万余人次,为市
民挽回损失 921.419 余万元。三是点上深化精准宣传。紧盯体制
内人员、财务人员、企业老板等易受骗群体,统筹单位职工、社
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小区物管等力量,对发案重点社区
开展点对点重点宣防。今年以来,全区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涉
案金额均呈“两降”趋势。截至 5 月底,全区共立电信网络诈骗
案件 38 起,同比 2023 年同期 148 件下降 74.32%,涉案金额
308.65 万元,同比 2023 年同期 1273.89 万元下降 75.7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源头防控还有漏洞。一是对涉诈人员管控手段不够多。
涉诈人员多为外出务工人员,无固定的职业、场所及联系方式,
且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本低,手段易复制、易学习,导致
很多人员出境后联系不上、掌握不了、管控不到,存在“人户分
离”现象。二是打击偷渡人员力度不够强。出现了境外赌诈团伙
通过与境内不法分子勾连,借高薪招工、跨境劳务等幌子,网上
网下串联诱骗、组织群众偷渡从事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三是
涉诈高危人员劝返率不高。全区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 83 人,
虽已劝返 71 人,劝返率 85.54%,但仍然低于全市、全国平均水
平,部分乡镇在劝返工作中重视程度、投入人力财力、方式方法
还不够,存量 12 人中多人处于失联状态,劝返核减较为困难。
四是未成年人“两卡”犯罪情况严峻。诈骗团伙为逃避警方打击,
一般会通过租赁、购买由学生实名注册的手机卡、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