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校学习两带来素材及发言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校学习两带来素材及发言材料 一、“两带来”问题素材 (一)我在基层工作中发现的、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问题:关于*县*镇“和美乡村”建设“表里不一”,产业融合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基本情况:近年来,我们*镇在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 效。通过大力投入,完成了主干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文化广场修建等一批基 础设施项目,村庄的“面子”焕然一新,在多次上级检查中获得好评。然而,作为一名 乡镇干部,我在日常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光鲜“面子”之下,发展的“里子”却支撑不 足,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这集中体现在产业融合发展后劲乏力上。具体表现为: 1.产业链条短,增值空间小。我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盛产优质稻米和特色果 蔬。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县里支持我们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中心。但截 至2025年6月,该中心的设备利用率仅为40%左右。究其原因,一是本地农产品初加 工多,深加工能力弱,产品仍以原料或半成品为主,附加值低。二是缺乏与现代市 场的有效对接,特别是与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融合不够,产品营销渠道单 一,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好货卖不出好价”。 2.人才支撑弱,数字鸿沟大。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镇常住人口中,老龄化现 象突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本地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对数字化、 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接受度低。我们曾尝试推广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和电 商平台,但因缺乏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电商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项目推进缓慢,效果 不彰。群众希望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但普遍缺乏适应新业态的技能,面临“有产业无 人才”的困境。 3.要素保障散,融合程度低。“四融一共”的核心在于“融”。但在实际操作中,我 们发现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融合依然存在堵点。一些闲置的宅基地和集体建 设用地因盘活政策不明晰、程序复杂而难以利用;涉农资金虽然总量不少,但来源 分散、“撒胡椒面”现象依然存在,难以形成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合力;龙头企业、合 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稳固,市场化运营水平有待提高。 这个问题,是当前许多类似乡镇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共性难题。如何从“塑形”转 向“铸魂”,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是我在工 作中迫切需要破解的课题。 (二)我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希望通过党校学习能够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问题:关于如何深刻领会并有效践行“系统观念”,破解基层工作中“政策合成谬 误”的思想理论困惑 基本情况: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和执行来自不同上级部门的多项 政策部署。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每一项都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 而,我在实践中感到一种困惑:每一项政策单独看都是科学且必要的,但在基层“最 后一公里”的实践层面,有时会因缺乏统筹协调而出现“合成谬误”或“政策打架”的现 象。这导致基层干部在执行时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顾此失彼、疲于应付的局 面。具体表现为: 1.目标冲突下的执行困境。譬如,一方面,上级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产 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任务;另一方面,生态环保部门对 项目选址、排污处理等提出了极高的标准和严格的限制,这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必 然要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财政能力下,如何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找到二 者的最佳结合点,而不是简单地“一禁了之”或“先污染后治理”,是对我们基层干部执 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2.资源分散下的效率难题。多个部门的资金和项目下达到乡镇,虽然初衷都是 为了支持地方发展,但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常常导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一 个村可能同时在实施文旅局的“美丽乡村”项目、农业农村局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和水 利局的“河道治理”项目,项目间缺乏有效衔接,甚至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标准不一的 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加重了基层负担。 3.单一考核下的短期行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同的考核指标有时会 引导我们采取短期化的应对策略。为了完成某个单项指标的考核,可能会暂时牺牲 其他方面的工作。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方式,与新发展理念所倡导的系 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相悖。 因此,我渴望在党校的学习中,能从思想理论的更高层面,深刻领悟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的“系统观念”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希望能够学懂弄通,如何运 用系统观念来分析和审视基层的复杂局面,如何将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内化为一套 符合地方实际、内在协调、行之有效的行动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施 策,避免“政策悬空”和“执行内耗”,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践行系统观念 在知行合一中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与大家交流我在市委党校学习期间的所思所 悟。按照“两带来”的要求,我入学时带来了两个源自基层一线的困惑:一是关于我 们*镇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如何破解“面子”和“里子”发展不均衡,特别是产业融合后劲 不足的现实难题;二是如何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理解并运用“系统观念”,破解基层工 作中多重政策目标下的执行困境。经过这段时间在党校的系统学习,聆听老师们的 精彩授课,参与同学们的热烈研讨,特别是通过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再学习、再领会,我感到茅塞顿开,思想上经历 了一场深刻的洗礼。之前,我总感觉自己像一个“施工队长”,忙于执行一个个具体的 项目指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