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城市功能品质
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主要
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
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
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
加压奋进,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动池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
争力实现新跃升,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城市。
刚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贵池区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作了
很好的汇报,既有面上进展,也有点上突破,既讲了成绩,也
分析了不足,思路清晰、举措务实。方能斌、曹霞、胡军保同
志也讲了具体意见,我都赞同。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
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的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
打造“山水池州·灵秀九华”城市品牌,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
质活力提升行动,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
事,城市面貌和内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
计。《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省政
府批复,为城市未来发展锚定了空间框架。中心城区重点片区
控规和城市设计持续深化,“一江两岸、拥江发展”的滨江城
市格局加速构建。特别是东部产业新城、西部生态新城、高铁
新区等重点板块的规划,更加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
宜居,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我们深刻汲取过去一些项目“重
建设轻运营”的教训,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天堂湖新区等项
目的规划阶段就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从源头上考虑业态布
局、盈利模式和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谋定而后动”。
(二)城市功能短板加快补齐。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
点”“堵点”,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交通内联外畅取得
突破。G3W德上高速池州段建成通车,池黄高铁建设加快推
进,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公铁水空”立体交通
体系加速成型。主城区内部循环持续优化:长江南路延伸段、
石城大道改造提升等工程竣工通车,秋浦东路、昭明大道
等“卡脖子”路段拓宽工程启动,新增公共停车位2200余
个,智慧停车系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停车难”问题有所
缓解。开通优化公交线路8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辆,公共交
通分担率逐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强力推进城市生
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建档,在主城区重点区
域布设智能监测设备1200余套,城市安全韧性增强。实施老旧
小区改造项目52个,惠及居民1.8万户,同步推进加装电梯工
作(已完成35部,在建20部)。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5公里、燃
气管网42公里,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
完成85%的工作量,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现。公共服务供给持续
优化。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结构封顶,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
稳步推进,市妇幼儿童医院规划落地。教育园区功能品质提升
初见成效:新增幼儿园学位900个、中小学学位3000个,市一
中、市十一中等学校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园区内体育场馆、
文化设施、商业配套等规划建设加快布局,正着力解决师生反
映的就医、购物、休闲不便等问题。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
心(站)15个、社区食堂10个、口袋公园27个,15分钟便民生
活圈更加完善。
(三)城市品质魅力逐步彰显。坚持“面子”“里子”一起
抓,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生态本底更加厚植。严格保
护“一江(长江)一湖(平天湖)一山(九华山)”生态屏
障,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平天湖国家湿地
公园保护管理持续加强。建成区绿地率达39.5%,人均公园绿
地面积15.2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窗见绿、出
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历史文脉有效传承。加强历史文
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孝肃街、秀山门等历史文化街区
风貌整治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突出唐风
古韵与文化体验,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池州傩戏”“青阳
腔”等非遗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多展示空间。城市管理更
加精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市容环境“百日攻坚”整治
行动,重点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违法建设等顽疾。推
进“美丽街区”创建(如秋浦路、长江路示范段),提升街景
立面、店招标牌品质。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持续扩大,城市洁
净度显著提升。
(四)城市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
产,着力激发城市内生动力。产业支撑不断强化。东部产业新
城聚焦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宝镁轻合
金、铜冠铜箔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同步配套人才公寓、
商业街区、学校医院,产业吸附力增强。积极盘活闲置低效资
产,如成功将原池州宾馆地块改造为高品质人才公寓,将原东
至化肥厂旧址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消费场景持续升级。推
进新西街、同晖城市广场等商圈提档升级,引进知名连锁品牌
首店8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平天湖月光经济带、清溪河
畔休闲街区等特色消费场景。成功举办池州马拉松、杏花村文
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集聚人气商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
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
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落实各项助企纾困
政策,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
板:一是规划执行的刚性约束有待加强。部分项目在落地过程
中存在随意调整规划、降低设计标准的现象,影响了整体品
质。规划的前瞻性和统筹性,特别是与产业、人口发展的精准
匹配度还需提升。二是功能短板依然明显。交通方面:主城区
部分区域路网密度不足,微循环不畅问题依然存在;停车设施
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跨江通道不足仍是制约
拥江发展的瓶颈。公共服务方面: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
足且布局不均衡,特别是教育园区的配套完善仍需加力;社区
养老、托幼等普惠性服务供给不足。三是品质特色彰显不够。
城市风貌特色不够鲜明,“千城一面”问题有所显现。对本地
自然山水禀赋和历史人文底蕴的挖掘、融入与创新性表达不
足,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部分
街区、建筑品质不高,精细化、人性化设计欠缺。四是产业支
撑和人口集聚能力不足。城市产业能级有待提升,新兴产业规
模不大,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城市人口总量偏小,结构有
待优化,青年人口流入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城市活力和消费升
级。五是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部分城市建设项目、公共设施
运营效率低、效益差,过度依赖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度不
高,可持续运营能力弱。在引进高水平城市运营商、知名商业
品牌方面仍需突破。面对这些问题和差距,面对省委省政府的
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盼,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必须时刻保
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
和责任感,下更大功夫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实现质的提升。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实现
新跃升
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江城
市”目标定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
民”的重要理念,坚持高端化、国际化的视野,对标长三角先
进城市,突出运营前置思维,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以高效协同
为保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池州特色的内涵式发展新路。重点
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规划引领与刚性管控并重,绘好城市发展“工笔
画”。一是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高质量完成各级
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报批,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强
化详细规划(尤其是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对城市
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环境景观的控制引导。严格规划修改程
序,任何人、任何项目都不得随意突破规划红线、降低建设标
准。建立健全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二是深化“运营前置”理念。在重大片区开发、重要公共建
筑、大型文旅项目等规划阶段,必须同步考虑业态策划、运营
模式、投资回报和市场风险。引入国内外顶尖的战略咨询机
构、城市运营商参与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建得好、用得上、
可持续”。例如,在天堂湖新区、高铁站前区的开发中,就要
明确核心业态、目标客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