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2025年企业供需对接暨营商环境优化会议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2025年企业供需对 接暨营商环境优化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供需对接暨营商环境优化会议,主要任务是深 入总结我市在企业供需对接和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 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搭建高效的企业合作平台,持续优化营商 环境,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同 志,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高新区、开发区 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等。刚才,*高新区、*区、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以及部分企业代表作了汇报发言,全面介绍了在企业供需对 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讲得都很 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 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果,深刻认识企业供需对接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推动企业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 要抓手,通过举办供需对接会、出台惠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取得 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不断完善,合作成效日益凸显。各地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合 作平台,通过举办供需对接会、产业链协作会等活动,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以高新区为例,自2023年8月首次举办企业供需对接会以来,已连续举办五 次,累计吸引余家企业参与,成功促成19家企业实现实质性合作,合作产值超亿 元。在第五次对接会上,就有来自高新区、高新园等区域的40余家重点企业及金融 机构参加,涵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资质建筑业、服务贸易业等多 个领域,现场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可实现合作产值万元。区也积极借鉴高新区的经 验,2024年以来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动场,促成家企业合作,带动就业*人,为区域 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已成为推动 企业合作、激活市场活力的重要载体,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出 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从审批流程简化、资金补贴、技术支持、人才保障等多个方 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在政策落实方面,2024年全市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亿元,发放 各类补贴资金亿元,惠及企业家;在审批服务方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 式,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项目审批时限平均缩短*%;在要素保障方 面,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2024年为*家企业解决用工*人,协调金融机构为 企业发放贷款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高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 方面表现突出,通过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 问题协调等全流程服务,2024年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个,企业满意度达到%。良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增强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信心,也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2024年全 市新签约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3.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通过企业供需对接和营 商环境优化,我市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在装备制造、电子 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例如,高 新区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通过供需对接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从零部件生产 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县聚焦 新材料产业,搭建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2024年研发投入占 比达到%,新增专利项,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我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局,借助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与京津地区企业的合作,2024年引进京津项 目个,合作金额*亿元,推动了区域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企业供需对接和营商环境 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企业供需对接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部分中小微企业 参与度不高,对接平台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营商环境存在区域不平 衡,部分县(市、区)在政策落实、服务效率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三 是产业链协同水平有待提升,部分产业存在上下游衔接不紧密、配套能力不足的问 题;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还需加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不够丰 富,融资渠道有待拓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 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全力推动企业供需对接与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推动企业供需对接、优化 营商环境是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 更实的举措,聚焦重点领域,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提升企业供需对接效能和营商环 境水平。 (一)搭建多元化对接平台,拓宽企业合作渠道 搭建高效、多元的对接平台是促进企业合作的基础。我们要在现有工作基础 上,进一步创新平台形式,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对接实效,让更多企业受益。 1.丰富对接活动形式,提高对接频次与质量。要继续办好综合性供需对接 会,同时根据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类型的特点,举办针对性更强的专场对接活动。 例如,围绕装备制造业举办零部件供需专场,针对电子信息产业举办技术合作专 场,面向中小微企业举办产品推广专场等。2025年,全市计划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 动场以上,其中专场对接会不少于场,参与企业总数突破*家。要借鉴高新区的经 验,建立“常态化+专题化”的对接机制,每月至少举办场小型对接活动,每季度举 办场大型综合对接活动,确保企业合作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同时,要加强对接活动 的前期筹备,精准收集企业供需信息,提前做好匹配工作,提高对接成功率。高新 区2025年计划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次,力争促成合作项目个以上,合作产值突 破亿元。 2.打造线上对接平台,提升对接便捷性与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 术,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供需对接线上平台,实现企业信息发布、需求匹配、在线 洽谈、合作签约等功能一体化。平台要具备智能匹配功能,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型、 产品需求、合作意向等信息,自动推送合适的合作对象,提高对接精准 度。2025年,要确保线上平台入驻企业达到家以上,发布供需信息条以上,促成线 上合作项目个。同时,要加强平台运营管理,定期更新企业信息,保障信息真实性 和安全性,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对接环境。区已率先试点建设线上对接平 台,2024年上线以来已吸引*家企业入驻,促成合作*项,下一步要在全市范围内推 广其成功经验。 3.深化区域合作对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 京津地区的企业合作对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京津企业来我市投资合 作。2025年,计划组织次赴京津地区的招商对接活动,邀请家京津企业来我市考 察,力争达成合作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同时,加强与周边省份城市的合作,建立 区域企业供需对接联盟,共享企业资源、政策信息和市场机遇。市与山东省*市建立 了友好合作关系,2024年通过区域对接促成家企业合作,实现产值亿元,这种模式 值得在全市推广。此外,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博览会等活动,帮 助企业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2025年计划组织*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场,力 争实现外贸出口增长*%。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保障能力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安心经 营、专心发展。我们要对标先进地区,聚焦企业需求,推出更多务实举措,打造市 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1.强化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全面梳理现有惠企政策,针对 企业反映强烈的政策碎片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系统性、可 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在资金支持方面,2025年计划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亿 元,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项目;在税收优惠方面,落实 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实施更大力度的税收减免,预 计2025年为企业减免税费亿元以上;在要素保障方面,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 度,优先保障“白名单”企业的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等需求,2025年要确保“白名 单”企业用地需求满足率达到*%,用工缺口解决率达到*%。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解 读,通过政策宣讲会、企业座谈会、线上平台推送等方式,确保企业知晓政策、用 好政策。县2025年计划开展政策宣讲*场,覆盖企业家以上,帮助企业解决政策申报 难题*个。 2.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 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2025年实现市级政务服务 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达到*%。建立健全“一企一策”服务机 制,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从项目落 地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高新区推行“企业管家”制度,为每家重点企业配备 一名“管家”,提供全周期服务,2024年帮助企业解决审批、用工、融资等问 题*个,这种服务模式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同时,要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柔性 执法”“说理式执法”,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 企业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发展。 3.加强要素保障服务,缓解企业发展难题。在融资服务方面,建立政银企常态 化对接机制,2025年计划举办场银企对接会,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发放贷款亿元以 上,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针对中小 企业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市与银行合作 推出“专精特新贷”,2024年为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问 题。在人才保障方面,实施“人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