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区生态环境局上半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区生态环境局上半 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局上半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主 要目的是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 下半年任务。刚才,监测站各科室负责同志和站长分别作了汇 报,总结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下 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上半年监测工作交出亮丽答卷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美丽**”建设目 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效,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可 以说,这份成绩单是沉甸甸的,是来之不易的,是值得充分肯 定的。 (一)监测数据见证了“**蓝天”的成色。上半年,我们顶 住了压力,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斐 然。全区浓度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降幅在重点区域名列前 茅。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我们在扬尘管控、工业废气治理、移 动源污染控制等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更是我们监测人员不分 昼夜、精准溯源、科学研判的智慧结晶。我们正稳步向着全年 优良天数不低于330天、年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的 目标迈进。这份成绩,让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更加充实。 (二)监测数据见证了“**碧水”的底色。水环境质量是衡 量一个地区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上半年,我们欣喜地看 到,全区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1个国考断 面、4个市考断面、2个市级评价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 到100%,48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 持100%。**河、**河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 准。这“两个100%”的背后,是我们对每一个排污口的严密监 控,是对每一条河流的悉心守护,是监测人员用脚步丈量河 岸、用数据守护生命之源的生动体现。 (三)监测数据见证了“**净土”的本色。土壤环境安全事 关“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是最基础的民生。上半年,我 们持续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全区城乡土壤安全利用率 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向92%以上的目标推 进。这表明我们的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工 作是有力的、有效的。同时,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也 稳定控制在功能区标准以内,为市民营造了更加宁静和谐的人 居环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监测站全体干部职工辛勤付出的结果。 大家作为生态环保铁军中的“尖兵”和“哨兵”,用科学严谨 的态度、扎实过硬的技术,为环境管理、决策和执法提供 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为我们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 了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大家表示 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问题,补齐短板,清醒认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的生态 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 境监测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短板。问题是时代的声 音,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 这些问题。 (一)监测领域的广度有待拓展。我们的监测能力主要集中 在水、气、声、土等传统领域,虽然已覆盖108项能力,但面对 新形势新要求,部分领域仍然是我们的能力空白区。比如,随 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应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日益重 要,但我们在这方面的监测能力几乎为零,这是一个必须尽快 补齐的重大短板。此外,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污染物治理 等前沿领域,我们的技术储备和监测能力同样亟待加强。 (二)监测体系的深度有待挖掘。目前,我们的监测工作在 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说得清现状”的层面,距离“讲得透趋 势、看得准风险”还有差距。水生态监测方面,部分中小型水 库和农村地区的监测站点不足,设备相对老旧,自动化、智能 化水平不高,对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 评价能力。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我们的基础数据掌握还不够全 面,对化肥农药流失、畜禽养殖污染的精准监控和预警能力有 待提升。 (三)监测手段的精度有待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正在从“治 标”向“治本”深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大气监测必须从“看 天”向“看源”转变。我们的大气精细化管控监测能力还存在 不足,尤其是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监测、污染源精准 识别、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等方面,技术手段还不够丰富,难 以完全满足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需求。同样,在危险废物全 过程监管、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等方面,也需要更先进、更高效 的监测技术作为支撑。 (四)监测效能的协同性有待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