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社区党支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上的
讲稿:廉洁履职守初心、实干担当促振兴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特意来到咱们 XX 社区,既是作为县委副
书记、县长来挂钩联系点调研走访,更是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
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工作。刚才一路过来,看到社区
里道路干净了、村容整洁了,邻里之间笑脸多了,特别是听说咱
们社区今年的集体经济又有了新增长,心里确实很高兴。这些变
化,离不开社区“两委”班子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在座各位党
员同志的带头示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咱们 XX
社区作为我挂钩的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我
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天这次党课,不想搞成“照本宣
科”,就想结合咱们基层实际,围绕“廉洁履职守初心、实干担
当促振兴”这个主题,和大家掏掏心窝子、聊聊实在话,既是一
次理论学习,更是一次工作动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意义,筑牢基层干部
廉洁履职的思想根基
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为什么我
们还要反复强调、持续深化?因为这不是一阵风,而是关系党的
生死存亡、关系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建设。尤其是对我们农村
基层干部来说,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紧箍咒”,更是“护身
符”;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干事准则。
(一)从政治高度看,八项规定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
咱们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前
些年,个别地方出现的“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甚至吃拿
卡要、优亲厚友等现象,看似是小事,实则伤了群众的心,动摇
了党的执政根基。就拿咱们 XX 来说,这几年通过持续深化作风
建设,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乡镇社区,办事效率高了、服务态度
好了,群众的满意度也上去了。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基层作风
建设永远在路上。比如有的干部开会迟到早退,有的办事推诿扯
皮,有的对群众诉求“打太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
其实就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理解不深、执行不力的表现。
(二)从实践维度看,八项规定是推动工作的“助推器”。
作风实不实,直接关系工作成效。去年,咱们县在推进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时,有的社区干部带头拆违拆临,有的党员主动清理自
家房前屋后的杂物,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纷纷跟着干,工
作推进就很顺利。但也有个别地方,干部自己不动手,光靠喊口
号,群众自然不买账,工作就拖了后腿。这就是作风问题影响工
作成效的鲜活例子。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真抓
实干”,要求我们干部少坐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少讲空话套
话、多办惠民实事。
(三)从基层特点看,八项规定是防范风险的“防火墙”。
基层干部虽然权力不大,但直接经手集体资金、管理集体资产、
落实惠民政策,廉政风险点不少。比如集体“三资”管理,咱们
XX 社区有多少集体土地、多少固定资产,租金怎么收、收益怎
么用,这些都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在这些事情
上不公开、不透明,就容易出问题。前两年,邻县有个村的支部
书记,就是因为把集体林地承包给亲戚,价格明显偏低,最后被
群众举报、受到处分。再比如惠农政策落实,种粮补贴、低保救
助、危房改造补助,这些钱能不能精准发到符合条件的群众手里,
有没有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的情况,都是对我们作风和纪律的考
验。
所以,深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不是一句空话,而
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就是要做到“三
个不”:一是不搞特殊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能觉得自
己是干部就高人一等;二是不碰“高压线”,不该拿的东西坚决
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三是不耍小聪明,别以为“微腐
败”没人管,现在监督越来越严,群众眼睛越来越亮,任何小动
作都可能被发现。
二、聚焦乡村振兴总要求,以高质量基层治理破解发展难题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治理是乡村
振兴的基础工程。咱们 XX 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有产业
支撑,也要有良好治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主心骨”。基层治理好不好,关
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咱们社区党支部有多少党员?32 名,不算
多但也不少。这 32 名党员就是 32 面旗帜,要在政策宣传、矛盾
调解、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
党员要带头签约、带头搬迁,还要做好亲属和邻居的工作;在化
解邻里纠纷时,党员要主动出面调解,不偏袒、不徇私,用公道
赢得群众信任。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基层党组织要学会“弹钢
琴”,既要抓大事,也要管小事。所谓大事,就是社区发展规划、
重大项目建设、集体资产处置等,这些事情必须经过“四议两公
开”,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所谓小事,就是群众的“急难愁
盼”,比如谁家水管坏了、谁家电表跳闸了、哪家有困难需要帮
助了,这些事情看似琐碎,却关系群众的幸福感。咱们干部要树
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二)让产业振兴成为“发动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
基。XX 地处滇中腹地,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展特色农业有
得天独厚的优势。咱们 XX 社区有什么资源?我看了一下,有几
百亩林地,还有不少闲置的宅基地,这些都是发展的本钱。比如,
能不能依托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点中草药、养点生态鸡,
现在城里人就认绿色生态的东西。能不能利用闲置宅基地搞乡村
旅游?搞几个特色民宿、开几家农家菜馆,结合 XX 的杨林肥酒、
XX 酸菜鱼等特色美食,吸引昆明市区的游客周末来休闲度假。
前几天我去小街镇调研,看到有的村搞玫瑰花种植,既可以观赏,
又可以做鲜花饼、玫瑰酱,一亩地能增收好几千块,这个经验值
得借鉴。发展产业不能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社区
“两委”班子要多出去考察学习,看看别的地方怎么干的,结
合自身实际找路子。同时,要算好“三本账”:一是经济账,确
保产业能赚钱、可持续;二是民生账,让群众能参与、得实惠,
不能搞“老板发财、群众靠边”;三是生态账,不能为了赚钱破
坏环境,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三)用移风易俗培育“新风尚”。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
更要铸魂。现在农村有些不良风气,比如彩礼攀比、大操大办、
厚葬薄养等,既增加群众负担,又败坏社会风气。咱们 XX 社区
要把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带
动群众转变观念。可以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对婚丧
嫁娶的标准、规模作出明确规定,比如彩礼不能超过多少、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