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过紧日子”背景下 xx 单位科研经费管
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立项环节
在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竞争日益激烈。随着
国家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人
员参与到农业科研项目的竞争之中[1]。目前,农业科研项目经
费申报流程复杂烦琐,立项竞争激烈,项目资源获取难度大,导
致科研创新动力不足,影响农业科研整体进度和质量,使有潜力
的科研项目因立项困难无法启动,错过解决农业关键问题的时机。
同时,科研人员常因申报流程复杂和竞争压力大而产生焦虑与挫
败感,降低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度。长此以往,不利于农业
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还可能造成农业科研领域人才流失,影
响农业科研单位事业发展。
(二)预算管理环节
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分析发现以下几点现象:其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且流程复杂烦琐,导致经费分配不合
理,占用科研人员大量时间,影响项目顺利开展;其二,预算调
整机制不灵活,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无法及时调整,造成了资
源的浪费或项目进度受阻[2];其三,对预算绩效评估不够重视,
难以衡量资金使用效益,无法确保经费得到有效利用;其四,
科研人员对预算管理认识和参与度不足,造成财务人员与科研人
员之间沟通不畅,影响预算管理整体效果。
(三)经费核算环节
在科研项目经费核算方面,首先,核算方法不够规范,部分
单位在进行科研项目经费核算时,采用的核算方法存在费用归集
不准确、成本核算不完整等问题,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
益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其次,核算内容不够全面,一些农业科
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核算时,只注重对直接费用的核算,而忽
视了对间接费用的核算,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费、设备折
旧费等,这些费用虽在项目预算中占比较小,但对科研项目的顺
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核算监督不够有力,部分农业科研
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核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财
务人员审核不严、内部审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
的安全和规范使用。
(四)结题验收环节
在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
题:一是结题验收标准不够明确,部分单位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
时,缺乏明确的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
性,导致验收结果不够客观、准确;二是验收程序不够规范,一
些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过程中,由于验收组织不严
密、验收专家选择不科学,影响了验收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是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后,对项目的后续管
理不够完善,导致项目成果未及时转化、项目资料未及时归档,
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综合效益。
二、“过紧日子”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
题
(一)科研经费紧张,立项难
在“过紧日子”背景下,国家对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相对有限。
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主要源于财政拨款,财政投入减少直接
致使科研经费紧张。由于农业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社会资
金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同时,农业科研单位缺乏有效
的社会融资渠道,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研项目。项目立
项需要经过严格评审程序,竞争激烈,仅有少数项目能获得立项
资助。
(二)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
一是由于部分科研人员对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更
专注于科研成果产出,而忽视经费预算的科学性[3]。在编制预
算时,缺乏对项目各环节的详细规划和成本分析,往往只是简单
依据以往经验或大致估算确定经费需求。这种不严谨的预算编制
方式,容易造成经费分配不合理,影响项目顺利进行。
二是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预算编制指导和审核机
制。一方面,科研人员可能缺乏专业的预算编制知识和技能,不
知如何科学进行预算编制;另一方面,单位内部财务部门与科研
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具体内容了解有限,难
以对预算进行有效审核和调整。
三是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导致经费浪费或不足[4]。若预算
过高,可能造成资金闲置,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若预算过低,在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经费短缺情况,影响科研进度和质量。
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重视科学预算编制问题,提高预算编制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更好地适应“过紧日子”的要求。
(三)缺乏有效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农业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高、成果显现慢,绩效评价复杂
困难。在缺乏有效机制的情况下,难以客观评估项目在农业技术
创新、产业发展推动和社会效益提升等方面的贡献,导致经费使
用效率低下。在没有明确评价标准和监督措施的情况下,科研人
员可能缺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动力。一些项目可能存在资源浪
费、重复投入等问题,而无法及时被发现和纠正。同时,也难以
对经费的分配和调整作出合理决策,无法将有限的经费投入最有
价值的项目。
此外,还会影响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和竞争力。在“过紧日
子”的要求下,各单位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
而一个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创新、提高工
作质量,促进单位内部的良性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如果缺乏这
样的机制,农业科研单位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落后,难以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
部分农业科研单位投入大量经费与时间,产出许多科技成果
却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方面,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科研人员过多关注学术价值和技术突破,对市场实际需求了解不
深,导致先进技术成果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迫切需求,难以被市场
接受。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农业科研单
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不够顺畅,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严重。
科研单位不知道企业具体需求,企业也不了解科研单位的最新成
果。同时,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无法有效地将科研
成果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
此外,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农业生
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