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企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探索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
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
下,县域经济体系的主体之一民营企业正在助力县域经济的高质
量发展。为了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破除市场壁垒,2024
年 2 月,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
召开立法工作座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始
着手起草。
一、地方民营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协同联动的理论阐释
民营企业与县域经济互相影响、发展互动、协同联动。知名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用三句话极度形象地描述了民营企业与县
域经济间的关系,即“无民不稳、无民不富、无民不活”,民营企
业关系中国的长远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县域发
展的核心环节,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县域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越发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首先,县域经济是
国家经济的重要成分,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构成了国家
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是否能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国家
发展、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其次,县域本来是一个行政区域概
念,县域主要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
区域,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三农”均属于县域所管辖的范畴。因为我国农村人口所占全
国人口总数比例较高,农业农村在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结构中占据
较大比重,所以经济要发展必须以实现广大农民的小康生活为前
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城乡一体化、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域经济是整
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最后,党和国家向来重视县域
经济发展。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党的十八大
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增
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党的二十大依然
聚焦农村的发展,以县域经济带动农业农村长期发展,助力乡村
振兴。中国的县域经济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背
景发展并形成。
民营企业,即民企,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的法典之中,
对于“民营企业”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非
国有独资企业就是民营企业。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期间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民营市场,大批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
般地涌现出来。民营企业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在我国民营企业的演进史中,
以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为判断标准,“不具备企业经营权和控制
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称之为‘民营企业’。”目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我国境内企业按照不同的资本
组织可以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有限
责任公司等,都属于民营企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企业
的发展,在与民营企业家座谈中,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要求大
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阵地,是居民就业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内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企业数量
激增,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产生了
巨大的社会影响。伴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
放缓,面临着多重发展压力。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协
调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从党的十九
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始终贯彻民营
经济的发展路线,实践进程虽然有曲折,但是根本原则不动摇。
民营企业以“两个毫不动摇”为根本遵循,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
升自身实力,加速企业快速发展。地处县域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
乡村振兴的建设。将产业与市场供给相结合,民营企业能精准地
掌握客户需求,构建相对健全的产业链;将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比较灵活,如江苏斯瑞达塑业,已经形成从生
产、供应、质检、销售、研发等多方面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调
动各类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科学性。此外,民营企
业还能推动所在地区的就业,拉动当地消费,有利于县域经济的
交流沟通。
县域经济体系完备,各类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为县
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民营企业的发展破除了城乡二元结构,促
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带动周边城镇经济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突
破了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瓶颈。民营企业为乡村
振兴、脱贫攻坚也作出了贡献。如江苏斯瑞达塑业,立足县域经
济发展,大量吸纳本区域内的剩余劳动力,为周边地区创造了很
多就业机会。
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与县域经济在相互作用、互动
发展中协调关联。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对县域
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二、地方民营企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有目共睹,在我国经济
发展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在广大的县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
县域范围内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县域经济
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县域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推动县域振兴,大力发展地方民营企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经
济转型。
(一)完善要素结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多要素共同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
到客观的环境、主观的思想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要素。
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资金、人才都受制于这些因素,且在发
展过程中,这些因素有的可控、有的不可控,民营企业在自身
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要素结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要素结构,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宝贵经验。民营
企业配合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产业结构升级
和合理发展,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例如,民营企业产
业结构不合理、结构单一。县域通常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财政相
对落后,那自然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协调。江苏斯瑞达塑业成立于
2011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
研发能力。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发展,江苏斯瑞达塑业不断
地提高自身产品定位,完善产业链和提升产品工艺水平、降低原
材料成本。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对产品、项目逐一进行分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