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央城市工
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
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
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
程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方向、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为我们提
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作为县级主政者,我深感责
任重大、使命在肩。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
合**实际,将宏伟蓝图精准转化为务实行动和具体成效,努力
走出一条具有“平原农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城市现
代化新路。下面,结合个人学习思考和**县情,谈几点认识和
体会。
一、深刻领悟精髓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
部署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
民城市为人民。”这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确立了根本立场。学
习领会中央会议精神,关键在于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
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理念铸魂。锚定人民城市根本立场。深刻领会并牢固
确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理念。必须
清醒认识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其出发点和落
脚点都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这就要求我们在谋
划城市发展的任何环节,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
祉,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摆在首要位
置。坚决摒弃重速度轻效益、重形象轻内涵、重开发轻保护的
错误观念和发展方式。对于**而言,就是要立足我县人口结
构、产业现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底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
中,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解决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
务短板、住房安居保障、就业增收渠道等核心民生关切。要深
入理解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科学内涵,尊重城市发展客
观规律,避免急功近利的建设行为,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协调
性、可持续性。要以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为核心目标,将高
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城市工作始终,实现城市的和谐共生和人
民安居乐业。
(二)要义贯通。把握内涵发展核心要求。系统理解并精准
把握推动城市工作转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要求。会议明确
指出,我国城镇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
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城市发展
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这一论断对于我们县级城市发展尤为关键。**作为发
展中的县城,必须深刻认识到,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键
在于“质”而非单纯“量”的扩张,在于功能的完善而非边界
的延伸,在于治理能力的优化而非表面的繁华。要将“创新、
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目标定位,全面融入城市
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中。重点强调“优化体系、提升动
能、塑造品质、赓续文脉、增进治理、保障安全”等关键维
度,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合力。这就亟需我们转变过去比较
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要素,更加
注重生态环境容量约束,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韧性和可靠
性,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城市特色风貌的保护,走绿
色低碳、精明增长、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三)实践对表。校准县域治理重点任务。全面对标并坚决
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七项重点任务。中央会议立足全局和长
远,系统部署了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城市、宜居城市、美
丽城市、韧性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等重大任务。这些任
务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内涵式发展”战略要求的
具体展开。对于**而言,落实这些任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一要强化“组团”意识,深刻认识自身在**省城镇体系
和**市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既要主动融入区域协调联动,更
要突出发展特色,精准把握“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战略机
遇,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融合发展中展现担当。二要
突出“创新引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积极融入
区域创新网络,营造适宜的创新生态,探索发展符合地方特质
的新质生产力,激发城市内生动力。三要聚焦“宜居品
质”,精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化空间布局,扎实推进城中
村、老旧小区改造和“平急两用”设施建设,构建便利舒适的
生活圈。四要守护“绿水青山”,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
战,加强城市水体和林地绿地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美丽家园。五要筑牢“安全底线”,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的安全意识,加强生命线工程监测和灾害防御能
力,建设让群众安心放心的韧性城市。六要传承“文化根
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古县遗存”价值,塑造富
有特色和底蕴的城市风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七要提升“智
慧赋能”,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中的应用,提
高运行效率和服务可及性。
二、构筑发展新局,精准施策提升**城市建设治理现代化水
平
深刻领会精神是基础,狠抓落实是关键。我们必须将中央的
宏图伟略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谋划路径,精准
把握着力点,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体系优化筑基。拓展空间承载新能级。按照习近平总
书记“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发展的新格局”重要指示,强化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一要完
善城镇发展格局。深度研判**县在“**城市群”、“**都市
圈”中的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县域人口、产业、资源环境承载
力,明确县城、中心镇、特色小城镇的分级发展重点和发展时
序。突出县城的龙头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中心镇的连接
纽带作用,培育特色小城镇,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各具
特色的城镇发展新体系。二要提升县城核心能级。围绕增强县
城产业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人
口吸纳集聚能力,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重点加强产业
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的提
质升级,提升县城对人口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三要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基础设
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辐射。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
间合理配置,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共同发展。
(二)创新驱动赋能。激发城市内生新活力。牢记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
要着力点”的教导,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一要培
育壮大创新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吸
引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落地或合作。重点扶持
本土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