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低信息成本和增强激励机制两方面发生了
重要的变化——
数字时代政府市场边界划分及多方治理合作
长期以来,政府、市场和社会边界的划分,在公共治理、在
经济学上都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市场?经济学认为政
府配置资源存在“缺乏信息和激励”这两个方面,所以政府配置
资源和提供服务的成本很高。每一个市场主体、每一笔交易都有
独特、具体的信息,政府不可能完全掌握,所以由政府来配置资
源肯定存在信息扭曲导致的低效率。另一方面,激励机制也不够,
市场主体自己赚的钱是自己的,政府是在替“全体公民”做事,
激励机制不够也导致低效率。因此,经济学长期讲政府只针对市
场失灵的问题进行干预。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无论哪个时期哪个学派,处理平衡好
效率与公平的问题都是核心问题。中国的公共服务理念比较有特
点,“既要又要还要”的理念强大,实践中需要平衡的方面很多,
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也是重点难点。
数字时代发生了什么?在降低信息成本和增强激励机制两
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技术赋能政府更多更精准调控经济的能
力和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因此,国内公共管理学界有一种共识
度较高的倾向,赞同和主张政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政府在 AI
(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经济学者认为政府
要用更多投入支持 AI 产业发展的倾向也在加强。那么,对此应
当怎么看?我想和读者交流探讨三个方面的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使政府公共服务和调控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去年,我到北京市 12345“接诉即办”中心调研,从电子大
屏上看到,当日市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大概有 8 万件,类型复杂,
比如市场管理,最主要的就是电商纠纷。排在前八的问题还有妇
女权益、换届选举等。面对这些海量的服务需求,我们的政府部
门可以做到 99%的回复、96%的解决、97%的满意度。
首先是智能接诉和派单能力。这背后是数字能力和 AI 赋能。
工作现场每位工作人员面前有两个屏,语音实时就转成文字,需
要填的服务诉求同步就填完了。在撰写和提取核心词的同时,系
统还对市民的诉求进行语义分析,自动归类至 2000 多个标准化
的问题目录中,并结合诉求内容、地理位置、历史数据等,智能
匹配对应的承办单位。例如,涉及“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诉
求,会被精准识别并派发至城管或街道部门。
其次是知识库和智能辅助决策。比如养老保险的问题,办事
指南知识库为接线员实时显示出来关于养老保险问题的政策点
提供参考。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应用从整体上极大地降低了政府
处理这些信息的成本。
再次是激励机制。打到 12345 的诉求电话相当复杂,许多问
题需要线下处理,政府系统要怎么去及时回应呢?怎么日复一日
保持热情和耐心、件件认真办理呢?要有一个很好的回馈系统提
供激励机制。比如,在现在的网络投诉过程中,有一个“好/差
评”系统。网络上投诉的公民,最后点一个“好/差评”,这个对
政府监督的作用很突出。对于日常非常细碎的问题,过去投诉、
信访、到城管去告状等方式成本太高,现在“好/差评”的激励
机制很有效。线上的处理系统和线下的办事系统形成了一个闭环,
可以说政府办事的信息问题和激励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有很大改
善。
政府调节经济以前都是依靠汇总来的数据,没有细节,现在
细节直接到点位,颗粒度很细。比如“投资恢复”,以往靠下边
往上报,有信息传递中的失真问题。现在直接用很多数据来验证,
比如有一个“挖掘机指数”,平台把 85%的在用挖掘机线上显示,
每一台机器是不是开工,都能够知道。掌握这些数据,政府原先
不知道市场具体信息的情况就会有很大改变。
政府对新的资源配置能力也在提升
数智化时代,有许多新行业出现,也就是新的资源配置机会。
这个领域政府配置资源的分量较重。因为落地场景由政府控制。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都不是点位上的技术,要广泛渗透应用
才可以。在中国,这些场景中公共部门比重很高,或者需要政府
许可。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讲过,电动车行业发展早期,技术产品
和服务都有了,但是没有落地场景。电动车行业起步主要在公交
系统,需要由地方政府先给落地场景。所以场景在一个产业发展
的初期阶段特别重要,其他许多行业也都有这个发展历程。不过,
对数智化产业来说,在初级阶段过去之后,给场景依然是政府最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