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
上的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系统擘画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时代蓝图,深
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根本性命题。作为县域
发展“一线总指挥”,我们必须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
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
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要义。下面,结合 XX 实践
谈三方面体会。
一、把握历史新方位,筑牢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思想根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必
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存量提质的新发展阶段,
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破冰是行动突围的前提,必须聚焦“三个
根本性转变”深化理解。
(一)强化战略领航,校准城市发展坐标。准确把握“从规
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逻辑。城市发展已进入全生命周期管
理新阶段,必须以系统思维破解“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
的路径依赖。深刻理解“城市有机生命体”的重要论断,将城市
更新作为焕发老城活力的战略支点,坚决摒弃大拆大建模式,着
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明水
秀的发展新格局。当前重点要破除 GDP 导向的惯性思维,将历
史文化传承度、公共服务满意度、生态环境优美度纳入核心评价
体系。
(二)深化价值认同,坚守人民城市立场。深刻践行“从管
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核心理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城市
的核心是人”的谆谆教诲,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
市规划建设治理的逻辑起点。重点破解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社
区治理精准化不足等民生痛点,把全龄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基因,
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迭代升级,切实解决幼
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等关键诉求。
(三)筑牢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坚决贯彻
“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韧性”的重大转型。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的警示要求,将安全
韧性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当前亟需补足防洪排涝、应急救
援等基础设施短板,健全极端天气应对预案,强化生命线工程防
护;同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守好城市历史文化根脉,构建
全域覆盖、平战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
二、聚焦关键突破口,构建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按照中央“七
大任务”部署,结合 XX 发展实际,重点实施四大攻坚行动:
(一)实施空间重构行动,优化城镇功能布局。一是构建多
中心网络化格局。坚持“组团式发展、差异化定位”策略,打造
县域“一核引领、三区联动”空间架构。城区重点强化商务服务
功能,开发区聚焦创新要素集聚,XX 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
区,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二
是提速县城承载能力升级。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地
下管网智能化改造三年计划;推进公共服务“15 分钟生活圈”
全覆盖,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
城乡公交体系,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压力。三是创新城乡融合
推进机制。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
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畅通“田
间—餐桌”全链条;推广“三块地”改革试点经验,激发乡村振
兴内生动力。
(二)实施动能转换行动,激活创新驱动引擎。一是打造创
新要素聚合平台。加快建设智慧产业创新港,培育检验检测、工
业设计等专业服务平台;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设立高
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创新创业
全周期扶持政策。二是攻坚产业转型关键领域。聚焦新能源汽车
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构建“传统产业+数字赋能”改
造体系,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样板。三是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
深度融入 XX 都市圈建设,争取纳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跨
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实施营商环
境 4.0 改革,推行“跨域通办”政务新模式。
(三)实施绿色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