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XX县关于贯彻落实统计工作决策部署及防治统计造假有关情况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XX 县关于贯彻落实统计工作决策部署及防治 统计造假有关情况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统计工 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全面 提升我县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上级要求,现将我县有关工作进展、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与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统计工作置于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决扛起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的政治责任,以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为核心,扎实推进各项工 作。 (一)强化政治引领,压实防假治假责任。我县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县委 理论学习中心组于近期专门组织集体学习,强调要深刻认识统计 造假的极端危害性,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实际行动坚 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县委、县政府主要 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对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保持高 压态势,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同时,参照《X 镇防范和惩 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精神,我县 已着手研究制定本级的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在防范 统计造假中的具体职责,确保责任层层传导、落实到人。 (二)聚焦法定职责,提升依法统计水平。我县严格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将依法统计、依法治 统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县统计局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明 确提出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发现一起、坚决处理一起”。 为提升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我县统计局于 2024 年专门举办了 全县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专题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统计法》、《统 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等法律法规,覆盖全县各 乡镇(街道)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在执法实践中,县统 计局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2023 年对 6 家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进行了核查,2024 年 继续按计划开展执法检查,旨在通过常态化监督,倒逼统计调查 对象依法履行报送义务。 (三)开展专项行动,保障数据源头质量。为确保统计数据 的真实性、准确性,我县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了数据质 量核查专项行动。县统计局加强了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商 贸等重点专业的数据质量审核,要求各专业人员严格执行数据质 量核查办法,加强对易错问题的审核把关。同时,大力推进基层 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深入村级单位开展“一套表”填报和统计 台账建立的现场培训与指导,要求企业和基层单位必须建立规范 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确保所有上报数据“数出有源、源头可 溯”,从根本上夯实数据质量基础。 二、问题不足与原因分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严格要求,我县统计工作仍存在不容忽 视的问题和短板,防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这些问题既有宏观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制约,也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的人和事上,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篇幅占据报告主 体。 (一)统计法治根基不牢,执法监督“宽松软”现象依然存 在 当前,我县统计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未能得到充分彰显, 存在“不敢查、不愿查、查处不力”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统 计执法体制机制存在先天不足。机构改革后,原有的统计执法大 队被撤销,执法职能划归办公室,但办公室的职责设定与执法检 查的制度要求存在冲突,导致执法主体不明确、机构不健全。二 是执法力量严重薄弱。全县统计系统内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屈指 可数,且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执法培训,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 和隐蔽的造假手段,执法能力捉襟见肘。三是执法保障严重缺失。 如全局仅配备一台执法记录仪,难以满足“执法过程全记录”的 制度要求,这不仅影响执法程序的规范性,也制约了执法的实际 效果。 比如,在 2024 年的一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查中,我县执 法人员发现 XX 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XX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 目存在重大数据失实嫌疑。该项目上报当年已完成投资额 X 万 元,但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项目工地仅完成土地平整和部分 基础施工,根据工程进度估算,实际完成投资额不足 X 万元。 当执法人员要求项目承建单位“XX 建设集团”提供工程款支付 凭证、设备采购合同等原始凭证时,该公司负责人 X 以“涉及 商业秘密”为由百般推脱,并暗示该项目是市级重点项目,希望 执法人员“顾全大局”。由于我县统计执法队伍缺乏强制调查手 段,且面临来自地方的无形压力,初次核查无果而终。后经县委、 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协调审计、发改部门联合介入,才 最终核实该项目存在近 X 万元的虚报投资额。该案件暴露出, 在面对一些地方重点企业或重大项目时,我县统计执法存在“腰 杆不硬、手段不强”的困境,统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严 峻挑战。此事的处理结果是,对“XX 建设集团”下达了整改通 知书并处以警告,对该公司统计负责人 X 进行了约谈批评。但 由于缺乏更严厉的处罚先例,警示效果有限。 (二)基层统计基础薄弱,数据源头质量风险突出 乡镇(街道)和企业作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