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
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及省委、市委相关文件要求,*县
农业农村局选派我于 2023 年 9 月担任*镇*村第一书记。驻村以
来,我始终牢记“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的嘱托,紧
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
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摸准村情、破解难题、推
动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切实将组织信任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学细悟强根基,把准驻村帮扶根本方向
*村地处*县北部浅丘区,全村辖 8 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
户*人(其中脱贫户 87 户 293 人,监测对象 12 户 41 人),耕地
面积 10 亩,林地 18 亩,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部分留守村”
叠加类型。到村任职前,通过县乡村振兴局提供的《*村 2022 年
度动态监测台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等基础资料,我已
初步掌握全村存在“产业零散不成链、基础设施补短板任务重、
留守群体服务需求突出”三大突出问题。
2023 年 9 月,面对村“两委”班子“钟书记,您打算给村
里带来啥变化?”的直接询问,我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
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推动乡村产
业全链条升级”“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等要求,明
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并牵
头制定《*村 2023—2025 年乡村振兴帮扶规划》,从“建强基层
组织、夯实民生保障、壮大特色产业”三方面细化 1 项具体任务,
报经镇党委审核备案后推进实施。
为确保工作方向不偏、措施精准,我坚持“学政策、访民情、
找症结”同步推进:一方面系统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
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等法规,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驻
村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3 期,提升政策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利
用 3 个月时间,累计走访农户 11 户(次),召开院坝会 2 场,收
集群众诉求 1 条,形成《*村人口结构、收入来源及民生短板调
研报告》,梳理出“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低(户均耕地仅 2.4
亩)、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服务缺位(60 岁以上老人占比 28%,留
守儿童 3 名)、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3 公里村道破损、2 座山
坪塘渗漏)”等 5 类核心问题,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二、走村入户察民情,找准乡村振兴痛点堵点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驻村以来,我始终把解决群
众急难愁盼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日常走访+重点跟踪”相结合,
推动民生问题“动态清零”。
一破解突发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2023 年 11 月,3 组村民
王大姐因丈夫务工时意外摔伤致残,家中 2 个子女(10 岁、12
岁)需专人照料,原本仅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的家庭陷入困境。
得知情况后,我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一是联合镇民政办、医保
站开通绿色通道,3 个工作日内完成低保提标(从每月 480 元增
至 720 元)、临时救助(发放 1 万元)申报;二是对接县慈善总
会,为其争取困境儿童关爱基金 3000 元;三是协调村集体合作
社安排王大姐丈夫从事轻体力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 800 元)。
二织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网。针对调研发现的留守老人
就医不便、儿童课后无人看管问题,我推动建立“村党支部+党
员志愿者+社工机构”联动机制。一方面协调县人民医院专家团
队每季度开展送医下乡义诊(累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