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深刻变革的关键时
期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
城市工作的根本方向、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强大
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作为县级主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
命在肩。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合 XX 实际,将宏
伟蓝图精准转化为务实行动和具体成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平
原农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城市现代化新路。下面,结合
个人学习思考和 XX 县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领悟精髓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
部署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
民城市为人民。”这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确立了根本立场。学习
领会中央会议精神,关键在于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用以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理念铸魂。锚定人民城市根本立场。深刻领会并牢固
确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理念。必须清
醒认识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都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
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城市发展的任
何环节,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祉,将提升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摆在首要位置。坚决摒弃重速度轻效益、
重形象轻内涵、重开发轻保护的错误观念和发展方式。对于 XX
而言,就是要立足我县人口结构、产业现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
化底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解
决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短板、住房安居保障、就业增收渠道
等核心民生关切。要深入理解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科学内
涵,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避免急功近利的建设行为,注重规
划的前瞻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以提升 XX 人民的生活品质
为核心目标,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城市工作始终,实现城市
的和谐共生和人民安居乐业。
(二)要义贯通。把握内涵发展核心要求。系统理解并精准
把握推动城市工作转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要求。会议明确指
出,我国城镇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
量提质增效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城市发展不能只
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一论断对于我们县级城市发展尤为关键。XX 作为发展中的县
城,必须深刻认识到,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质”
而非单纯“量”的扩张,在于功能的完善而非边界的延伸,在于
治理能力的优化而非表面的繁华。要将“创新、宜居、美丽、韧
性、文明、智慧”的目标定位,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和
实施路径中。重点强调“优化体系、提升动能、塑造品质、赓续
文脉、增进治理、保障安全”等关键维度,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系
统合力。这就亟需我们转变过去比较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更加
注重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要素,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容量约束,更加
注重基础设施的韧性和可靠性,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城
市特色风貌的保护,走绿色低碳、精明增长、可持续的内涵式发
展道路。
(三)实践对表。校准县域治理重点任务。全面对标并坚决
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七项重点任务。中央会议立足全局和长远,
系统部署了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
韧性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等重大任务。这些任务是“以人
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内涵式发展”战略要求的具体展开。对
于 XX 而言,落实这些任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要强化
“组团”意识,深刻认识自身在 XX 省城镇体系和 XX 市域发展
格局中的定位,既要主动融入区域协调联动,更要突出发展特色,
精准把握“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战略机遇,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城乡融合发展中展现担当。二要突出“创新引领”,结合我
县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网络,营造适宜的创
新生态,探索发展符合地方特质的新质生产力,激发城市内生动
力。三要聚焦“宜居品质”,精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化空间
布局,扎实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平急两用”设施建设,
构建便利舒适的生活圈。四要守护“绿水青山”,打好蓝天、碧
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城市水体和林地绿地保护,建设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五要筑牢“安全底线”,全面提升城市规
划、建设、管理的安全意识,加强生命线工程监测和灾害防御能
力,建设让群众安心放心的韧性城市。六要传承“文化根脉”,
深入挖掘“XX 历史文化”、“古县遗存”价值,塑造富有特色和
底蕴的城市风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七要提升“智慧赋能”,
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中的应用,提高运行效率和
服务可及性。
二、构筑发展新局,精准施策提升 XX 城市建设治理现代化
水平
深刻领会精神是基础,狠抓落实是关键。我们必须将中央的
宏图伟略与 XX。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谋划路径,精准
把握着力点,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体系优化筑基。拓展空间承载新能级。按照习近平总
书记“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新格局”重要指示,强化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一要完善城
镇发展格局。深度研判 XX 县在“XX 城市群”、“XX 都市圈”
中的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县域人口、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明
确县城、中心镇、特色小城镇的分级发展重点和发展时序。突出
县城的龙头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中心镇的连接纽带作用,
培育特色小城镇,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城镇
发展新体系。二要提升县城核心能级。围绕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
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人口吸纳集聚能力,
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重点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
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的提质升级,提升县城对人
口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三要推进城乡深度融合。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
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辐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促进
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以城带乡、城乡互
动,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二)创新驱动赋能。激发城市内生新活力。牢记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