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文化事业单位党
员干部大会上的专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这次党员干部大会。会前,我们共同学习了《求
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
之路》。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和人民在百年征程
中无往而不胜的核心密码。其中,“团结奋斗”四个字,不仅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行动指
南,更是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优良传统的时代呼唤。结合这次学习,以及
当前我们单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我今天想和同志们交流一个主题,就是
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决拒绝“好面子”的虚浮之风,自觉主动地过好“紧日
子”,以扎实的作风建设,为我们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下面,我从三个
方面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过紧日子”的重大意义,坚决摒弃“好面子”的错误思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鲜亮的政治底色和传家法宝。在当前形势下,重提“过紧
日子”,并非一时之策,而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过紧日子”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率先
垂范、以身作则,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从严从紧的强烈信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截至2024年底的权威数据显示,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高
达107.6万起,处理152.3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的就有99.5万人。这一系列
雷霆万钧的举措,赢得了党心民心。2024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高
达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这充分说
明,党风政风的转变,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因此,政府机关要过紧日
子,是我们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作为党领导下的文化事业单位,我们每一位党员干
部都必须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坚持过紧日子,就是对党中央决策部
署的坚决贯彻,是对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优良作风的自觉传承,是检验我们政治判
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反之,那些热衷于讲排场、摆阔气、比
阔绰的“好面子”思想,本质上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作祟,其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动
摇、宗旨意识淡薄,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是必须坚决抵制和纠正的。
(二)“过紧日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自觉。我们党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诞生、发展和壮大的。从井冈山上“红米饭、南瓜汤”的革命乐观主义,到长征路
上“嚼草根、啃树皮”的钢铁意志,再到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
神,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我们单位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
扬英烈精神的重要阵地,更应该对这段历史有切肤之感。我们所守护和宣传的,正
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事业。他们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依
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奋斗
的作风。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但精神谱系不能断,红色基因不能
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滋生了“好面子”的倾向,比如,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
程”,办一些铺张浪费的“盛大活动”,用一些超出实际需求的“高档设备”,这不仅是对
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我们所守护的革命精神的背叛。因此,过紧日子,就
是要求我们不忘来时路,从党的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把艰苦奋斗的本色融入血
脉、植入灵魂,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三)“过紧日子”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
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勒紧裤腰带,把宝贵的资
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种压力已经传导到我们每一个单位。从公开的
预算数据看,这种“紧”是普遍性的。2024年,有的兄弟单位,如成都东部新
区,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同比就下降了19.6%。具体到我们相近的领
域,一些革命纪念馆2024年的财政支出预算相较上年就压减了6.35%,有的甚至压
减了24%之多。文化和旅游部下属的某个服务中心,2024年度预算也比2023年执行
数下降了3.9%。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财政资金的“紧约束”将成为一种新常
态。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还抱着“大手大脚花钱”的惯性思维,还想着“爱面子、
讲排场”,那不仅是思想上落伍,行动上更会陷入被动,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单位事业
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紧日子”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
题,而是关乎事业发展的必答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摒弃“等、靠、要”的
思想,树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理念,以“紧日子”换取单位事业发展的“好日
子”。
二、准确把握“过紧日子”的时代内涵,将有限资源用在事业发展的“刀刃上”
过“紧日子”不是一个消极的概念,更不是要我们无所作为、自缚手脚。恰恰相
反,它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我们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方法
论。
(一)过“紧日子”绝不等于“不干事”,而是要集中精力“办大事”。“紧”与“松”是
辩证的。我们强调的“紧”,主要是压缩一般性、非刚性、非重点的支出,是向管理要
效益,向内涵挖潜力。对于我们单位而言,这意味着在日常办公、公务接待、会议
培训等方面要严之又严、抠之又抠,但在核心业务上,不仅不能“紧”,反而要投入更
多精力、下更大力气。什么是我们的大事?就是我们单位的核心职能,是我们的主
责主业。比如,文物的征集、保护与修复,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相关的技术投
入、设备更新、库房条件改善,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再比如,红色文化的宣传
教育与社会服务,这是我们的核心使命,如何创新展陈方式、提升讲解水平、扩大
社会影响,如何运用VR幻影成像、无接触交互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观众体验,这些都
需要我们投入智慧和资源去研究、去实践。过“紧日子”,就是要我们把从非必要开支
中“挤”出来的资源,精准投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