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 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 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 力。”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 文化思想引领东方文明古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阔步前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认识文 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加 快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 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 1 建设文化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 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 代化的崇高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 和人的全面发展,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西方现代化以资 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 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等痼疾,出现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失范问题,引发一系列社会后果。中国 式现代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集中精力抓好物质文明 建设,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 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 真正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发展指标, 更包括精神生活的丰沛充盈、精神生命的发展完善、精神品格的 独立健全。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发 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 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 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激发人民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畅通社会 流动渠道特别是向上流动渠道,实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互 促共进,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将文化强国之“强” 最终体现到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 文化繁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是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任务。文化以深厚的人文价值融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润物无 声地发挥思想引领、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作用。文化是党和人民 奋斗前进的“导航灯”,通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 民、指导实践,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有 助于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精神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 远。文化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黏合剂”,通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用沉实厚重、丰 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滋养人心、滋润社会,有助于营造良好舆论环 境,树立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文化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 推器”,通过深化经济文化双向赋能,密切文化和科技融合,培 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有助于把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 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百年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依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提升的进 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进程。文化软实力 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 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放眼全球,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 思想文化交织激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 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尚未转化为话语优势, 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硬实力不匹配的问题依然存在。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需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不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 国际舆论引导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世界意义。 2 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时代中国的深刻巨变,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 神文化层面。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的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 信、强烈的文化自觉,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 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持续深化。在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 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 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 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宏阔的历史纵深和文明视野深化 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文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性 认识,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 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 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 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 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 知识体系构建工作稳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分学科、分领域研究日益细 化深化,产生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马克思主义 在一些学科和领域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现象得到改变。文艺 创作繁荣兴盛,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科技融合孕育新型 文化业态,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消费“新引擎”,文化和旅游产业 快速发展,多地文旅项目火爆出圈,“文艺+文旅”融合效应充分 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机盎然,“文 博热”“文物热”“非遗热”持续升温,“国潮”“国风”“新中式” 激活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村超”“村 BA”“村晚”“苏超”等群 众性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城乡群 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 产保护传承水平,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 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高标准推进国家文 化公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