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法治建设暨法律学习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法治建设暨法律学习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法治建设暨法律学习推进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市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工作的成 效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 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为全市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各县区党委、 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分管法治工作领导, 部分重点企业、乡镇(街道)代表以及法律实务界专家等。刚才, *区、*县、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特 色做法,也分析了问题短板,提出了务实建议,讲得都很好,我 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 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的重 大战略意义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学习是提 升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 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 境,还是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坚实的法治支 撑和浓厚的法治氛围。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律学习,既是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破 解我市发展难题、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 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 障,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把法治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取得历史性成就。从全国层面看,截至 2024 年底,我国现行有 效法律达 200 余部、行政法规 700 余部、地方性法规 1.3 万余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县)已评选六批,覆盖 31 个省(区、市),法治政府建设满意 度较 2012 年提升 23.6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法治已成 为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我市而言,作为区域发展的 重要节点城市,法治建设水平直接关系治理效能。近年来,我市 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诉讼败诉率 从 2020 年的 18.7%降至 2024 年的 8.3%,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 意度提升至 91.2%,这正是法治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但我们也 要清醒看到,部分干部仍存在“重政策、轻法律”“重结果、轻 程序”的倾向,在处理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复杂问题时,因法 律依据不充分、程序不规范引发的信访案件仍占总量的 15.6%。 这表明,只有持续加强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才能不断提升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我市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二)加强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良好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 年来,我市始终把法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通过开展 “法治护航企业发展”专项行动,建立涉企纠纷快速化解机制, 2024 年全市涉企案件平均办理周期较 2021 年缩短 42%,企业法 律顾问覆盖率从 35%提升至 68%,市场主体总量突破 12 万户, 较 2020 年增长 57%。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法治环境的持续 改善。但从调研情况看,部分领域仍存在法治“短板”:比如, 个别部门在落实惠企政策时存在“选择性执法”,某工业园区曾 出现因政策解释不一致导致 3 家企业重复提交材料的情况;一些 市场主体法治意识淡薄,2024 年全市查处的合同诈骗案件中, 60%以上是因企业未规范签订合同、未审查对方资质导致。这些 问题警示我们,营商环境的竞争,本质上是法治环境的竞争。只 有让市场主体在法律框架内平等竞争、公平交易,才能吸引更多 投资、激发更大活力。而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完善制度供给, 更需要推动干部懂法、企业守法、社会用法,让法治成为我市营 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基层稳则全局稳,法治强则基层安。我市作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 城乡社区治理、矛盾纠纷化解任务繁重。2024 年,全市共排查 各类矛盾纠纷 2.3 万件,化解成功率达 92.8%,其中通过法律途 径化解的占比达 76%,较 2020 年提升 18 个百分点。特别是在* 街道“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中,该街道选拔的 120 名“法律明 白人”全年参与调解纠纷 320 件,成功率达 98%,群众满意度达 97%,充分证明了法律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当前社会矛盾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农村地区 因土地流转、赡养继承引发的纠纷年均增长 12%,城市社区因物 业、邻里关系引发的矛盾占基层纠纷总量的 34%。这些矛盾如果 不能依法妥善处理,很容易升级为信访积案甚至群体性事件。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让干部群众养成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 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化解纠纷,为全市社会稳定筑牢“法治防 线”。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丰富载体推动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走 深走实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讲等活动,在 推动法律学习、营造法治氛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前段 时间举办的“学法律强本领做守法担当干部”职工法律知识竞赛, 吸引了 36 支代表队、108 名选手参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 环节,既展现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也以“以赛促学”的方式 掀起了学习热潮。下一步,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拓展载体、创新 形式,推动法治建设与法律学习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 转变。 (一)以“分层分类”为原则,构建全领域法律学习体系。 法律学习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准施策, 确保学有重点、学有成效。一是针对领导干部,要突出“关键少 数”示范引领。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其法律 素养直接影响治理水平。要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将宪法、 行政法、民法典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纳入党委(党组)理论 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每月至少开展 1 次专题学习,每季度组织 1 次集中研讨。2024 年,我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法律知识测 试平均成绩达 89 分,较 2022 年提升 11 分,但仍有 3 个县区平 均分低于 80 分,需强化督促。要推行领导干部“以案释法”制 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会议中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法律知 识,每年至少牵头破解 1 个法治领域难点问题。比如*县县委书 记在处理一起企业污染纠纷时,现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条款,既推动问题 解决,也给基层干部上了生动一课。二是针对执法司法人员,要 突出“专业能力”提升。执法司法人员是法律实施的“主力军”, 其业务水平直接关系法治公信力。要建立执法司法人员轮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