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企业“降本增效、固强补弱”专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企业“降本增效、固强补弱”专题部署会议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公司召开这次专题部署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 就是聚焦“降本增效、固强补弱”这八个字,统一思想、认清形 势、压实责任,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八个字不仅是应 对挑战的策略,更是决定公司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路径。全体 干部职工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既是一场事关全局的攻坚战,也是 一场没有退路的生存战。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洞察内外部严峻形势,以清醒的忧患意识直面挑战 身处行业周期性调整和市场深度变革的交汇点,倘若不能对 宏观环境和自身处境有精准的判断,就如同在迷雾中航行,极易 偏离航向,甚至触礁搁浅。因此,召开本次会议,首要任务就是 引导大家看清形势、正视问题,彻底摒弃盲目乐观和麻痹思想。 从外部环境看,市场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压力空前。当 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市场“供强需弱”的总体格局将持续演 进。一方面,先进产能的持续释放和保供稳产政策的延续,保障 了国内煤炭供应的总体充裕。另一方面,需求侧的结构性变化正 深刻影响市场走向。新能源的替代效应日益显现,电力消费增速 趋缓,而钢铁、建材等传统非电行业的用煤需求则呈现稳中趋降 态势。据权威分析预测,2025 年下半年,区域动力煤价格中枢 大概率将继续承压下行,市场价格在 600-680 元/吨的区间内震荡 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依靠市场行情普涨就能 轻松获利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竞争已经从“水 涨船高”的增量博弈,转变为“优胜劣汰”的存量厮杀。用户对 产品质量的要求愈发严苛,对价格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 的“买方市场”中,谁的成本更低,谁的质量更优,谁才能掌握 主动权,赢得生存空间。 从内部审视,尽管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中采取了一些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严峻的外部形势相 比,内在的短板和问题依然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相当严重。此 次会议不谈成绩,只讲问题,就是要让大家“红红脸、出出汗”, 真正把问题摆在台面上。第一个问题,是成本管控存在“上热下 冷、表里不一”的现象。公司的降本增效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 《降本增效实施方案》也制定了,梳理出的 7 大项、36 小项措 施不可谓不细致。但这些要求和部署,在执行层面是否存在层层 递减、逐级弱化的情况?在一些基层单位和个人身上,大手大脚 的习惯依然存在,对“跑冒滴漏”现象熟视无睹。一些管理者口 号喊得响,但在具体工作中,对非生产性开支审核不严,对物料 消耗定额管理不精,对修旧利废工作不重视。例如,一个看似不 起眼的阀门、一段废弃的钢材,本可以通过修复再利用,却被简 单地当作废品处理。这种“思想上的节约”与“行动上的浪费” 并存的矛盾,是成本管控最大的内耗。这种“表层用力”而未 “深层触动”的降本,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力。第二个问题,是 管理模式存在“粗放有余、精细不足”的短板。长期以来,我们 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惯性,精益化、标准化的管理 思维尚未完全扎根。在招标采购环节,虽然引入了公开招标,也 取得了一定的节支效果,如今年 4 项公开招标项目就节约了 310 余万元,但这是否已是极限?市场调研是否足够深入?是否存在 潜在的供应商渠道没有被发掘?在生产组织上,*煤矿通过“双 面配采”和优化充填,节约了 500 余万元的矸石外排费用,这说 明精细化管理的潜力巨大。但反过来看,这是否也意味着过去存 在着巨大的管理浪费?在资产管理上,库存物资、闲置设备是否 得到了有效盘活?清仓利库工作是否彻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结算中心通过精准写实和岗位分析,最终优化减少了22个岗位, 这既是成绩,也暴露了过去在人员配置上的冗余和效率不高的问 题。这些都表明,管理的“颗粒度”还不够细,距离“向管理要 效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第三个问题,是核心能力存在“固 强不强、补弱不快”的制约。所谓“固强”,就是要巩固并放大 现有优势。我们的产品质量是优势,选煤厂严格执行双指标检测, 确保了商品煤 100%的合格率,这是基础。但在市场需求日益多 样化的今天,这种优势是否足够“强韧”?产品销售中心开拓化 工原料煤市场、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实现了不错的收益,但这 种开拓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市场渠道是否足够稳固?所谓 “补弱”,就是要尽快补齐制约发展的短板。当前最大的短板, 无疑是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公司近年来持续推动智能化建设, 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必须承认,我们的智能化水平仍处于“点 状突破”的阶段,尚未形成“系统集成”的强大效能。各系统之 间的数据壁垒依然存在,智能化应用场景不够丰富,距离“智能 化生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在装备升级方面,一些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与 行业标杆企业相比仍有差距,这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的上限。以上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切中要害,每一个都亟待解决。 回避问题,企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正视问题,才能找到破局 的钥匙。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以坚决的执行力打好攻坚战与 主动战 认清了形势,找准了问题,下一步的关键就在于“行动”。 必须围绕“降本增效”和“固强补弱”两大主线,拿出超常的决 心和过硬的举措,将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全面打响“降本增效”的深度攻坚战,把成本控制到 极致 降本增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将成本意识 熔铸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将成本管控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 环节。第一,要推动思想观念的深刻革命,牢固树立“成本决定 生存”的危机意识。各单位要持续深化形势任务教育,不能满 足于开了多少场宣讲会、覆盖了多少人。宣讲要从“大水漫灌” 转向“精准滴灌”,要用数据说话,用案例说话。调度室对比供 液系统优化前后节约 15 吨乳化油的实例,机电管理部对比设备 优化运行前后的能耗数据,这种方式直观有效,要大力推广。要 让每一名职工都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效益与个人收入息息相关, 今天省下的一滴油、一度电,就是明天稳住饭碗的一份保障。必 须彻底破除“企业家大业大,浪费一点没关系”的错误思想,让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绳。 第二,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管控体系,做到“滴水不 漏、锱铢必较”。成本管控不能只盯着几个大项,必须覆盖所有 领域。在采购环节,要进一步提升招标管理水平,主动开展市场 调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