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经验汇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经验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会议, 意义重大。借此机会,我谨代表 XX 街道,就近年来我们在防灾 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 报。面对复杂严峻的灾害风险挑战,我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的根本原则,将防灾减灾工作置于极端重要的位置,致力 于构建更为坚实、更有韧性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坚持系统观念,筑牢防灾减灾“责任堤坝” 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首要在于构建一个权责明晰、运转 高效的责任体系。我们深刻认识到,责任落实是抵御一切风险的 “第一道防线”。为此,我们着力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性地夯 实组织基础。 我们率先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自然灾害防治 工作领导小组,打破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局面,形成了“主要 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协同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应急、城管等 2 个核心科室与 5 个社区的职责被逐一明确,确保 了指挥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仅今年以来,我们就累计召开了 3 次专题部署会议,对防汛、防火、应对极端天气等关键工作进 行周密部署。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一套科学完备的应急 预案是临阵不乱的根本保证。我们结合辖区实际,对《街道自然 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同步完善了防汛、防台风 等6个专项预案。预案的修订不仅仅是文字的更新,更是对实战 流程的再造,我们对人员转移的路线规划、物资调配的启动标 准、信息报送的层级渠道都进行了细化,确保每一项应急处置都 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为了将责任的“神经末梢”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基层,我们 创新并固化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责任体系。我们将防治 任务精准分解到全域 43 个网格,由 43 名专职网格员担任“前 哨”,负责日常巡查、风险上报和信息传递。通过专题会议部署 与日常督查提醒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确保每一片区域、每一个重 点部位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负责。今年以来,街道层面已累 计开展网格化督查 6 次,真正实现了责任的全覆盖、无盲区,构 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责任堤坝”。 二、坚持关口前移,下好风险隐患“先手棋” “防”是减灾的最高境界。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的方针,将工作的重心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力求将 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我们建立了一套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机制。由街道相关科室人 员、社区网格员、物业人员及热心志愿者组成联合巡查队,定期 对辖区内所有已知的易积水路段、老旧小区平房、建筑工地、涉 地下停车场的工贸企业以及河道等关键区域,进行“拉网式”“地 毯式”的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问题,我们不搞“大概”“可能”, 而是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包含 18 条重点点位的台账,并实行 “动态管理、销号解决”的闭环流程。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使我 们对辖区内的风险底数了然于胸。 针对高风险单位,我们实行重点监管。今年,我们对辖区内 9 家工贸企业和 1 家危化品加油站开展了专项安全检查。检查内 容不仅限于常规的消防设施,更延伸至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应急 物资的储备情况以及员工的应急知识掌握程度。在检查中,我们 发现 3 家工贸企业的车间排水沟存在堵塞问题,加油站应急沙池 的沙量未达到标准等隐患。我们当场记录在案,下达整改通知, 并指定专人跟踪督办。通过补充防汛沙袋 100 袋、更新雨衣雨靴 50 套等措施,所有发现的问题均在限期内整改完毕,完成率达 到 100%。我们还创新性地推行了“四色预警”风险分级管控机 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隐患数量,将其划分为“红、黄、 蓝、绿”四个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有效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 和威慑力。 三、坚持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应急“千里眼” 进入新时代,传统的“人海战术”已难以满足现代应急管理 的需求。我们积极顺应数字化潮流,大力推进科技赋能,致力于 从“汗水驱动”向“智慧引领”转变,为防灾减灾工作装上“千 里眼”和“顺风耳”。 我们投资建成了街道级的“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平台。这个 平台如同一座“智慧大脑”,将辖区内原先零散的 743 路视频监 控全部串联成网,实现了对道路积水、设施损坏、突发事件等 情况的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平台通过算法分析或人工巡屏 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生成任务工单,自动派发给距离最近的网 格员或应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