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政法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班上的党课讲
稿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全县政法领导干部政治轮
训班上,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这次轮训班的举办,正当其
时,意义深远。它既是巩固深化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在
新形势下,对全县政法工作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根据安排,由
我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履职,勇于担当”这个
主题,与大家谈谈心、交流一些思考和体会。
当前,全县范围内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即将进入收官阶段。
几个月来,大家通过系统学习、深入查摆、扎实整改,在思想上受
到了深刻洗涤,在政治上得到了有力锤炼,在作风上实现了明显转
变。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收官不等于收场,结束不意味着终止。
作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会随着一
次集中学习教育的结束而一劳永逸。八项规定改变的不仅是工作
习惯,更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不是一个短期运动,而是一场
深刻的自我革命。因此,在这个关键节点上,重温和深化对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既是对过往学习成
果的“回头看”,更是对未来履职之路的“向前行”。大家要以此
次党课为契机,真正做到“重整行装再出发”,把作风建设的“休
止符”变为“进行曲”,把集中学习教育的“句号”画成新征程
的“逗号”,以永不停歇的脚步,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
展。
下面,我将围绕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展开探讨。
一、回望源头,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非凡意义与时
代价值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作风问题看似是小事,
但它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中央八项规定自
2012年出台至今,已历经十余年。这十余年,是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的十余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八项规定是新
时代共产党人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的“金色名片”,是全面从严
治党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在今天,反复学习、深入领会其
精神实质,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淬炼政治忠诚的“炼金石”。衡量
一名党员干部是否讲政治、顾大局,是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最直接、最现实的检验,
就是看其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态度和执行力。这绝不是一件小
事,而是严肃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每一条规定,都指向具体的
行为规范;每一项要求,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考量。能不能不折不
扣地遵守,能不能持之以恒地落实,反映的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
悟力、政治执行力。如果在一个单位,连最基本的规矩都守不住,
吃吃喝喝、迎来送往的歪风刹不住,那么谈论服务大局、维护核
心,就成了空话。作为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我
们的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因此,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就是具体的、
行动上的“两个维护”,是检验我们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的最直接标尺。
第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人
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
人民。作风问题的核心,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曾几何
时,一些不正之风,如“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场里
的形式主义”,像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党和群众。而八项规定的
出台和执行,如同一股强劲的清风,吹散了这堵墙。它从小处着手,
从具体事情抓起,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
众真切感受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看到了党风政
风的显著变化。对于政法系统而言,我们的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
众,每一个案件的办理,每一次窗口的服务,每一次矛盾的化解,都
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如果作风不正、纪律不严,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就无法真正做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
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യെ”。可以说,八项规定精神的本质,
就是要求我们回归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
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第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保障事业发展的“护身符”。“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力,是战
斗力,更是生产力。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风气不正,必然导致
人心涣散、纪律松弛,各项工作就无从谈起。反之,风清气正的政
治生态,能够极大地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就是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扫除“慵
懒散”积弊,营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
环境。对我们政法干部个人而言,严格遵守八项规定,既是对组织
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保护。无数案例警示我们,许多干部走向腐
化堕落,往往是从一顿饭、一杯酒、一份礼开始的。“堤溃蚁穴,气
泄针芒”,小节不守,大节必失。守住了这些规矩,就等于给自己穿
上了“防弹衣”,筑起了“防火墙”,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围猎”
和腐蚀,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二、直面现实,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顽固性与新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一份“赶考”的清醒和坚
定。作风建设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
劲,退不止一篙。当前,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四风”问题在面上得
到了有效遏制,但病根未除,一些问题开始改头换面、潜入地下,呈
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作为政法领导干部,必须擦亮眼睛,见
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第一,要警惕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隐形变异”。明面上的
违规吃喝、公款旅游少了,但穿上“隐身衣”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违规吃喝由高档酒店转向了位置隐蔽的“一桌餐”、私人会
所,甚至单位食堂。收送礼品礼金,从当面交易变成了通过快递、
电子红包、预付卡等更为隐蔽的方式进行。这些“地下”活动,
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危害性却丝毫未减。它不仅败坏社会
风气,更容易滋生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前段时间,全
市政法系统开展的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查处了一些典型案例,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本质是“圈
子文化”“码头文化”的体现,是拉关系、找门路、搞利益交换的
媒介。作为司法人员,如果沉迷于此,就容易在推杯换盏中丧失原
则,在人情往来中迷失方向,最终损害司法公正。对此,必须保持露
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十个严禁”要求,一严到底,久久为
功。
第二,要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相比于享
乐奢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更为复杂,也更难根治。在政法
工作中,它同样有多种表现。比如,有的同志抓工作,满足于“开了
会、发了文、讲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