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进一步完善部门决算公开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进一步完善部门决算公开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部门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一)基本内涵 预决算反映着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是政府职能的体现, 也是公众了解政府活动、监督政府正确使用财政资金、评判政府 活动成效的主要依据。因此,预决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和各级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 国务院相关精神,预决算公开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财政透明度 不断增强。《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财 预〔20xx〕xxx 号)要求,地方预决算公开要做到公开及时、内 容准确、形式规范。所谓及时,是指预决算信息的公开必须注重 时效性;所谓准确,是指公开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提供虚假 信息,更不能人为编造信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真实的预算及执 行情况;所谓规范,是指公开内容应当包含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应 当公开的信息,且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 (二)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均明确将“规范透明”作为预算 制度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预算公开 和监督制度”。预决算公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 制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从现代 经济学理论看,社会公众和现代政府是一种委托和代理的关系, 政府受社会公众委托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 公众公开全面的预决算信息。从“能不能公开”到“应公开尽公 开”,政府预决算公开之路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缩影。 二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运行的重要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财政预算管理规模日益增大,对于公共资源的分配、使 用,更应当对公众有个交代。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是接受监督 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预决算公开是财政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也是预防腐败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抓手。预决算公开 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阳光政府的 重要举措。预决算公开可以让公众参与预算管理的过程,帮助公 众更好了解政府部门工作成效。不断深化预决算公开,让公众清 晰了解政府部门资金的收支情况,对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 义。 (三)历史沿革 预决算公开历经多个阶段。19xx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国家秘密法》规定,预算作为国家秘密不得对外公开。19xx 年, 全国人大《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规定,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对中央及地方预 算草案进行审查。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公开财政预算、决 算报告。同年,《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 导意见》(财预〔20xx〕xxx 号)规定,年度终了后,要及时向 社会公布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报告。党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透明预算的有关要求。同年,中央政治 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 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0xx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 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自此预决算公开正式作为各级财政部 门、各部门的法定义务。 二、xx 市部门决算公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按照财政部和 xx 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 20xx 年 xx 市正式开启部门决算公开的序幕。历经十三年, 始终秉承“以公开促改革”的目标,持续在“扩面、加力、补短”等 方面聚焦发力,积极稳妥推进部门决算公开,取得一定成效。 (一)公开范围不断扩大 xx 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预算法及实施条例有关规定, 不断深化部门决算公开工作。自 20xx 年首次公开市级 xx 个政府 组成部门决算以来,逐步扩大公开范围,目前已经扩大到所有基 层单位,除涉密信息外,实现全市 xxxx 多家预算单位决算公开 全覆盖。 (二)公开内容不断细化 为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xx 市决算编制说明中逐步增加部 门职责、机构设置、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情况、国有资产占 有使用情况、专业性名词解释等信息,持续推进预算绩效公开, 决算公开由“摆数字”转向“显成果”。 (三)公开形式不断优化 xx 市在各级政府或财政部门门户网站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门 户网站,同步开辟“决算公开”专栏,公开形式逐步由“分散”向“集 中”转变。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决算公开曾被 xx 日报、北 方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舆论引导逐步由“被动”向“主动” 转变。 三、部门决算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xx 市部门决算公开在不断推进中取得了较好的 社会反响,但从推进过程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和 完善。 (一)主要问题 一是保密审查不够严谨。决算信息虽然大都表现为一些收支 数字,但数字背后却隐含着诸多敏感信息。此类信息如果处理不 当,极易引发泄密风险。如何将决算公开的内容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有关保密规定结合起来,部门和单位更 需要谨慎对待。 二是公开方式不够通俗。决算专业性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的公众很难读懂复杂的决算报表和报告,造成公众虽然看得见却 看不懂。此外,决算信息公开仍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引导,部门 在公开决算时,没有充分向公众解释如何阅读和理解决算报表和 报告,决算公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是公开渠道不够全面。部门决算公开主要依赖于政府和部 门的门户网站,基层单位独立拥有门户网站的占比不高,且缺少 利用新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影响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在历年 的部